作者:张忠信
在三晋大地的山区,教育资源常常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被艰难的条件束缚。然而,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山区教育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他,就是原南赵作义中学校长,中教语文高级教师屈来成同志。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屈来成用自己的大半生诠释着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传奇。
初登教坛,山村育桃李
1954年,屈来成出生于临猗县孙吉镇屈村三组。1973年孙吉高中毕业后,他被大队推荐成为本村七年制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就此踏上了他的教育之路。1980年,他考入稷山师范民师班,毕业后分配到乡办初中任教,1985年又考入运城教育学院中文班带薪进修两年。进修结束后,面对进县城工作的诱人机会,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南赵山区学校,只因他心中怀揣着对山区教育的深厚情怀。
刚回到学校,屈来成便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班的教学任务,42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让优等生帮助差生,在班级中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每周他至少找同学谈心三十余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学生和家长都对他十分信任,社校合力,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年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
小学阶段,他一人承担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的教学。到了初中,学校师资短缺,尤其是物理和化学教师匮乏。本安排他带语数政三门主课,可他为了不耽误学生,硬是自学物理和化学,揽下了五门主课的教学任务。他利用周日时间为学生刻印蜡板、油印练习题,遇到疑难问题就到校外请教名师,回来再传授给学生。凭借着这份坚韧与执着,他所带的课程在联校会考中成绩优异,总排名始终名列前茅,受到上级的多次表彰奖励。
屈来成所带班级不仅注重文化课学习,还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每年进沟开荒种小麦,他亲自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劳动竞赛,学生们将在校内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干劲十足。他们班每年收获小麦高达两千多斤,比高年级班还多。劳动之余,他还带领学生在荒山刨药材,搞勤工俭学,班级收入颇丰,学生上学的学杂费、书钱和作业本钱全免,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这个班级在屈来成的悉心培育下顺利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优异,8名学生被孙吉高中录取,其中5名学生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填补了屈村历年来大中专生的空白,屈来成也因此被评为临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再返故土,奋斗铸辉煌
1987年7月,屈来成从教育学院毕业后,面临着进城任教的绝佳机遇,县教育局计划安排他到临晋中学带语文课,进修校领导也有意接纳他到县进修校任教。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返南赵乡办初中。他说:“黄河水滋育了我成长,山区教育更需要我。”
上图 由山西省人事厅为屈来成颁发的《中教高级》职称证书
回到学校后,他负责学校教务工作,同时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并兼带语文、政治课,工作负荷极大,但他毫无怨言。他坚持早起晚睡,每天招呼学生早读总是第一个到岗,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常常熬到十一点多。他的课备受学生欢迎,多次参与县、乡组织的观摩教学,考试成绩始终优秀,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1997年秋,教育局鉴于南赵初中教学成绩落后的现状,通过民意测验任命屈来成担任校长,并下达了彻底扭转局面的指令。面对中考录取率连续挂零的困境,屈来成同志临危受命,勇敢地挑起了振兴山区教育的重担。
上图 为屈来成在南赵作义中学教学楼前留影
上任伊始,他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动员,明确责权利,填写责任状,开展“山区教育亟待振兴,舍我其谁?”大讨论,重新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案,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教学主动性。同时,在学生中召开“家长送我到学校,我应做什么?”主题班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上图 屈来成(左1与傅冬菊右2,奋斗小学原校长唐自强左2以付永杰右1合影照片。

上图是屈来成北京在奋斗小学与校领导班子共同探讨傅作义办学思想。
屈来成狠抓常规教学,深入课堂推门听课,随听随评议改进,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他还重视向外学习取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利用网络媒体观摩教学,将好的经验和教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他的管理下,学校工作蒸蒸日上。
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1998年中考成绩揭晓,南赵初中达中专高中录取线人数高达9人,不仅实现了中考成绩零的突破,升学率还在全县三十多家初中中跻身前列,被县教育局评定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并获赠锦旗。此后,学校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山区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学生学习报》对学校的巨大变化进行了专题报道,屈来成所撰写的论文也被选载入相关书籍,他还被乡党委、政府推选为临猗县“五强标兵”党员。
传承遗志,圆梦作义中学
进入新世纪,为实现傅作义将军创办山区学校的遗愿,乡党委启动了兴建作义中学工程,屈来成积极投身其中。他一边配合乡政府领导发动群众捐资,一边与傅将军在绥远、北京西城区筹建的奋斗学校相关老领导取得联系,系统学习研讨傅作义办学思想,并邀请北京奋斗小学老校长唐自强先生做《傅作义办学思想探究》专题报告,激发了全校师生继承将军遗志、办好作义中学的决心。

上图 屈来成和同事傅永杰受邀参加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校庆活动

上图 屈来成受邀参加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校庆活动
2002年秋,屈来成应奋斗中学之邀,前往内蒙古杭锦后旗参加庆祝奋斗中学六十华诞活动,深刻领略了傅将军的远见卓识。
2003年十月,他再次赴京,参加北京西城区奋斗小学建校六十年暨唐强校长《傅作义办学情深义重》发行仪式,通过与唐校长、奋斗小学领导以及傅将军爱女傅冬菊女士的交流,他对傅将军的办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傅将军办学宗旨在于“民”,务求一个“真”字,他提出的《校长八训》是其办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尽管傅作义将军在抗战时期筹建平民学校的计划因日寇破坏未能实现,但在乡政府的牵头和全乡人民的慷慨相助下,作义中学教学大楼终于在世纪之初拔地而起。作义中学成为临猗县唯一一所用名人名字命名的乡办初中,屈来成被聘任为作义中学首任校长。
退休不褪色,民企续华章
2007年暑期,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暂停办了南赵、张吳、大闫三所撤乡地区的初中学校,屈来成挂职程村初中校长助理,退居二线,到2014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他被山西兵娟制衣有限公司聘用,前往伍姓湖监狱从事服装生产管理工作。
上图 国家教育局和人社局颁发的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
在服装生产管理岗位上,屈来成依然保持着在岗时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他确立了三个工作思路:一是领导身先士卒。他坚持对员工进行思想引导,拟定了《员工工作条例》,自己以身作则,上班第一个到岗,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深受员工的信任和董事长的支持;二是重视技术提升,他虽不懂技术,但深知技术的重要性,积极为技术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组织学习《标准》,遇到问题牵头让技术员回公司向专业人员请教,推行生产责任制,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效益;三是严把产品质量关,从下达任务到初出成品,严格过程监管,做到不掌握技术不开产,产品不达标不投产,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力提升产品合格率。
在他的努力下,他所主管的车间效益一直遥遥领先,员工年终奖励全公司最高,他也多次受到董事长的表扬。屈来成在兵娟制衣公司一干就是十年,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奉献了自己的余热。
屈来成,数十年来扎根山区教育,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他在山区教育的困境中崛起,在艰难的环境中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即使退休后,他依然在新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再次攀升。他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成为激励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奋斗者的精神楷模。
都市头条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