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民间故事)
作者 王敏庭 (山东)
南墅镇西北部,是一片蜿蜒起伏的山峦。在群山的边缘处,有两座南北排列的孤山,一座叫做祖公山,一座叫做祖母山。
两山中间有条常年不干的河,叫做东良河。 祖公山前有一座很大的庙,庙的匾额篆书着"人之初”三个大字,庙内供奉着一男一女两尊神像,像前摆着一支二尺长的石针和一盘石磨,一头铁青色的石狮子,竟然也被祀奉于神台前。
早年间,庙中香火不断,前来祭祀的香客络绎不绝。每到农历三月十四,这儿赶庙会,红男绿女,结双成对;须翁老妪,携雏将幼,到山会上听戏,上庙里进香,更是热闹非常。
那么,这一男一女两尊神像,是谁的塑身?这一支石针、一 盘石磨和一头石狮是怎么回事?
据说,祖公山东坡有个不太有名气的小村。村里居住着失去父母的姐弟俩,两人相依为命。弟弟上山打柴、种地,姐姐在家纺织、做饭。姐姐是个很贤慧的人,每天总是按时把饭送上山,同弟弟共餐。
在上山的羊肠小路旁,有一头青色的天然石狮,它那微睁的双目,半张的嘴巴,总让人觉得像活的一般。
姐姐每次送饭路过它的面前,总是拿些饭菜塞进石狮的嘴里,回来后就不见了。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一天,姐姐刚要往石狮嘴里填饭,突然,石狮猛然睁大眼睛,喉咙里发出嗡嗡的响声。
姐姐先是一惊,后来定下神一听,原来是石狮开口说话了。它说:“姑娘,你心眼好,我真是过意不去,为了感谢你,我有件事要对你说。”
姑娘一听, 急忙问:“什么事?”石狮字字咬得清楚:“女娲补天,忙里偷闲,漏掉了许多窟隆,时常向下界渗水,就是你们所说的雨。今天又要降大雨,将有山洪暴涨,浑水肆虐,万物生灵遭受涂炭,念你姐弟俩心眼好,我要告诉你.....”
姐姐一听,忙问:“怎么办?”石狮说:“先上山把你弟弟找来.....”
姐姐一听,撒腿就往山上跑,拉着弟弟一口气跑到石狮面前,双膝跪倒在石狮子面前。
石狮子见姐弟俩都来了,开口说:“天水将要来到,不要乱跑,我把你俩吞到肚里,待灾难过去,再放你们出来, 不要怕,在我肚里切莫乱动。”
说罢将姐弟俩一口吞下,刹时间天地无光,浑然一体。姐弟俩只听雷声大作,大雨倾盆, 河水溢流四野。石狮则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始终浮于水面。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雷声雨声都听不到了。姐弟俩正在纳闷的时候,石狮肚子一紧,一个喷嚏将姐弟俩吐了出来。
弟弟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石狮旁的一棵柏树,落在了河北岸,姐姐却被甩到河南岸。
姐弟俩隔岸相望,环顾四野,哪里还有村庄和道路?万物皆无,一片汪洋。
过了许久,河水才缓缓消失,两山山脉被水冲断,形成了两座独立的山。姐姐从南山涉水过河,拉起了仍在困倦中的弟弟,一起来到了仍在小路边的石狮前,跪地祈祷。
姐姐说:“石狮啊石狮,天降大灾,感谢你救了俺,可以后叫俺怎么办?”
石狮说:“天数已定,一切顺天,世上生灵, 靠你姐弟俩成全。”
姐姐问:“怎么成全?”石狮说:“天下只剩下你姐弟俩,没有人,怎么行,现在只有你姐弟俩相配...."
没等石狮说完,弟弟就大吼大叫:“我们乃一母同胞, 使不得.....”
姐姐也红着脸说:“使不得,使不得......”
石狮以不可违抗的口吻说:“此乃天意,天意岂敢违!你俩要不信,我左蹄下有一盘石磨,你俩各拿一扇到刚才你们隔岸相望的地方,从山坡上向河中滚。如摞在一起,就该按我说的做.....″
姐弟俩一听,心里想,两山有河相隔,至少有两三里地, 要石磨摞在一起,那是万不可能的!于是,两人各扛一扇石磨,向各自的山上奔去。
石狮挥蹄嚎叫,姐弟俩同时将手中的石磨滚下山坡。结果,两扇石磨滚到河中时,不偏不倚,正好摞在了一起。
姐弟俩惊呆了,待回过神来,异口同声地说: “纯属碰巧,不足为凭,结发相配万万不能..... 石狮无奈,只好劝姐弟俩再做第二件事。
让他们拿出它右蹄下的石针和细丝线,命姐姐拿针到南山,弟弟拿线到北山,以号为准同时抛出,如果线穿到针鼻里,就不能违背天意了,必须结为夫妻。
姐弟俩只得拿起针线各自回到山头。他们心里想,线穿针鼻,真是笑话,这是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的!
可谁料到,当石狮大吼一声,姐弟俩各拋出手中之物时,细丝线被轻风吹着,不转弯地在河中心钻入石针鼻里。
姐弟俩一看傻了眼,知道不敢得罪老天,只好按照石狮的吩咐,拜天、拜地、拜石狮。
三拜之后,结发相配。这天, 是三月十四日,这便是成为人之初的祖公、祖母婚配之日。
姐弟二人成了夫妻,互敬互助,相亲相爱,依然男耕女织,相依度日。
姐弟俩也知道,近亲联姻,血缘一致,是要导致子女不健康,不能完成繁衍人类的天命。
二人愁得整天不思饮食。 他们抱着多病的婴儿到四山寻找治病的妙草灵花。
一天,姐弟俩走到一个黄土岭时,现在山后村北的娃娃山,实在走不动了,便坐下来歇息。
不想这婴儿一着地,身上的病竟不治而愈,又闹又笑,居然挥着沾满黄泥的小手,在母亲膝下站立起来。 母亲一见大喜,知道此地是生儿育女的好地方,便安下心来在这抚养婴儿。
为了让孩子玩得开心,祖公、祖母一有空儿,就用黄泥捏些泥人逗孩子玩。
一天,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祖母一看,原来是自己照孩子模样捏的小泥人,居然有了灵性。像人一样喘着气,在孩子面前跑来跑去。孩子因抓不住小泥人, 所以大哭大叫。
祖母想,这该是苍天的安排。不然,小泥人怎么能复活呢? 不如我多做一些,给孩子做伴。
后来,人世间就流传下了“人是泥胎”、“土生土长”的说法。
祖公、祖母在娃娃山,捏了大批泥娃娃,都活了下来。到长大了,就出走四方,繁衍生息。
每逢三月十四日,便回到东良河两岸,由祖公、祖母察看身体各部位,并进行修整。
又是一个三月十四日,散到各处的儿女们回到了东良河边,跟祖公、祖母聚会。 大家正谈得亲热,突然,天气大变, 东良河畔下起了瓢泼大雨,大一点的孩子纷纷跑到两岸的山顶上,没来得及跑的一部分,则被大雨淋打得满身上下体无完肤。甚至,有的被水冲得断胳膊少腿,这就是后世所出的“天花病”和残疾人。
这场大雨,使人类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给后人带来了许多病症。
为了修整被水淋的泥人,祖公祖母安排了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学着祖母的样子,整天修啊、整啊,到今天,就成了人们所熟悉的“白衣天使”。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人类始祖,便在祖公山向阳处,修起一座大庙,庙内供上了一男一女两尊神像。并把祖公、祖母姐弟俩联姻的石磨、石针和“介绍人”石狮,一同供奉起来。
由于三月十四日是祖公、祖母婚配之日。所以,每年的这天,人们就在两山坡前隔河各设戏台,唱三天对台戏。
因祖公祖母结婚的那一天,狂风暴雨。所以,直到今天每逢这个日子,也多是气候不太正常。不是风就是雨,往往把赶山会的人淋成“落汤鸡”。
相传,唐太宗率军东征时,路过此地,也正是三月十四日赶山会。
兵马刚近东良河畔,突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太宗无奈将兵马一同带进庙里避雨。那么多的兵马,带进庙内, 竟然还剩下了供香的一间。
太宗惊叹道:“庙大莫过于此,天下无二大庙也!”随即挥笔篆书了“人之初”三个大字,命人雕匾悬于门楣之上。祖公、祖母作为人类的始祖,被人们祖祖辈辈祭祀。
当纸张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家庭后。家人去世后,就把名字写在纸上供奉,而名字正中的顶端位置上则均写上祖公、祖母之位。这张称为“祖子”或“族谱”的大画,证实了中国人同种、同族,都是炎黄子孙。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敏庭,1954年3月出生。莱西市南墅镇西关张家人。中共党员,群众文化艺术中级馆员。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小学教师、乡文化站站长、兼大青山森林公园负责人。2001年7月任水集街道办事处史志办公室主任。曾荣获菜西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文物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文化厅“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