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合作精神
文/梁逸(八年级) 编辑/谦坤
天空俯身润泽每一粒种子,大地仰首托起整片星空,这就是天地间最高级的合作。
——题记
为什么说天地间的合作是最高级的合作?
你瞧,潮汐是天空垂落大地的蓝绸缎,季风是云朵写给山脉的情书,晨昏线在东西半球间绣出金丝银线。天空以雷声叩响大地的鼓面,大地便涌出清泉作琴弦;星辰用引力牵动潮信,土壤便蒸腾水汽回赠云霓。树木年轮里镌刻着二十四节气的密码,候鸟羽翼下收纳着磁力线的乐谱。这般合作无需契约却亘古守诺,不要勋章却自成冠冕,恰似阴阳在太极图中相逐,万物皆是天地交握的掌纹里绽放的莲花。
那么古代的前贤是如何看待合作的?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和合"思想始终建贯穿千年的精神纽带。孔子以"礼之用,和为贵。” 阐述社会协作的准则,强调”仁而不同"的智慧,认为差异性的融合方能创造和谐。
老子《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论述,则从天道规律揭示合作乃自然法则。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将合作提升至突破阶层藩篱的道德实践。而荀子”人生不能无群”的论断,更是直持合作乃人类存续之本。 这些思想在《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哲思中达到统一,形成中国物特有的集体智慧。
从修筑长城到疏通大运河,从百家争鸣到丝绸之路,前贤们以知行合一的实践印证:合作不仅是生存策略,更是文明延续的精神密码。
当自我成为"战场时,如何解答合作则是一张考卷。
深夜之灯下,执笔的手悬停半空,思维与惰性在寂静中厮杀。那些未完成的文稿堆成小山,每张残页都是精神内战的纪念碑。总在制定计划时幻想完美图景,执行时却放任分心与拖延蚕食意志, 这种自我割裂比任何外界阻碍更具破坏性。王阳明所言 "知行合一” 的深意在此显现:真正的合作始于内在世界的统一。当我们将批判者与行动者、梦想家与实干家的身份熔铸为整体,方能挣脱内耗的锁链。这不是简单的自我说服,而是如何阴阳相生的古老智慧,让矛盾的自我在更高维度达到共识。如此,生命的能量才能如江河入海,奔涌向前。
天地以阴阳自化成就至简大道,前贤以礼义兼爱构筑文明根基,而内在战场的和解性是知行合一的终极训练——合作既是顺应天道的生存智慧,更是参赞化育的精神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