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文评,因为作者是一位老者,身患鼻咽癌十多年、在病榻上用生命坚持写作的老者。他用最深的情最朴实的文字,写下这篇饱含他美好情感与深情祝福的文章。假如说有“含情量”一说的话,这篇文评无疑是含情量最高的文章之一。感谢唐先生茂祥大师兄!(文瑞)
繁花深处新启迪,读书分享添友情
——《繁花深处》读后感
唐茂祥
坦率地说,我与龚文瑞老师结识仅两年,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首先是我因写小说,由大学同学魏德敏拜托龚文瑞老师代作序,他见稿后发现我们双方均是赣南师专的上下届不同专业的校友,而且我是省农发退休干部回乡试写小说,马上点头允诺,费尽心血写出一篇七千多字《赣水长,赣江谣》的序评,热情洋溢,评价到位,恰到好处。阅读过程中,他帮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如增加客家之乡“会宁于安”笔墨,补充赣江十八滩放棑景观,聚焦南昌五湖四海与鄱阳湖文化内涵,突现赣江母亲河的包容与伟大。此外,偶然发现摄影师欧阳斌是他的发小,而欧阳斌正好又是我的外甥侄子。谈资扩大,也增加了一份友谊。出书前后,我得到点点滴滴帮助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龚文瑞先生人格魅力、文化思想、艺术造诣,特别是他在整个赣州文坛的影响力的了解。现将我对他的认识及对《繁花深处》的理解,谈两点看法:
一、慈悲为怀,厚德载物。他是将我从一个风蚀残年的退休老人,一举抬进文学艺术殿堂的恩人和大善人。我虽然是七七届大专中文专业的,但从未发表过作品。退休前患鼻咽癌患,十年后又得肺炎支原体感染。但是我喜欢小说创作,在家乡工作时掌握了一定素材,为赢得生命,争取时间歌颂老苏区,于是在十年内写了三本长篇小说(《脐橙花开》《木业本华》《大河上下》)。龚文瑞先生对于我的举止极为赞赏,极力推荐报社的老同事喻晓佩老师采访我,在赣南日报介绍我的事迹,并介绍我认识郭玉芳和谢贵芳两位大家,加入赣州市作协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并于前年十一月三日全权代表我,寻得何志清馆长的帮助,在市文化馆主持举行《大河上下》首发式暨读书分享会,一百多参会代表纷纷发言,赞赏声一片,本市及外埠媒体纷纷报道,使我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实,他不仅关心我写作,还关爱我的身体健康,平时保持微信联系,关怀备致,厚爱有加,令人感动。
二、笔写天下,心系母地。看过龚文瑞大作《繁花深处》,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在大地上行走的人。他在城市的喧嚣中穿行,在山乡小镇上恬息,感受阳光雨露,观赏人文或自然景观。他往往抓住一个镜头,闪入一个个历史回放,联想某人某地某一个插曲,抒发一则则情思遐想。
他的行走是独特的,他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都是母地赣州。大凡以赣州为大本营,走向诗和远,去方塔默思,去红河放歌,去金陵寻梦,去云居山礼佛,去桃花源探幽,去苏州城问史……他的脚步雄阔辽远,他的书写细微精致,不乏申江的中西文化冲浪,又有秦淮河的踏浪桨声,不乏黄浦江的大舸巨轮,又有五台山的梵音咒语,宛若是一幅浓缩了中华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的精妙画作。而每每这些远方或他乡的描写中,总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他回望故乡的那双眸子中漾着的悲喜眼光。繁花世界的最深处,仍是生养他的故乡的种种,如那宋城砖墙、东西浮桥、古街老巷,甚至是那“卖豆腐脑子”的吆喝声……
在这里,龚文瑞先生仿佛给了我们一把打开一扇文旅之门的金钥匙。作家把一个本属于他个人的偌大视野里的千里江山图,以充满美感的样式奉呈给了民众阅览。
我读龚文瑞及其作品,感觉他己经是一位成熟的散文家。我以为,作家的帽子不论大小,但只要扎根于民众之中,写民众之所爱,抒民众之所情,替民众说公正话,就是一名好作家。最后,祝龚文瑞先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写作中,创作出更具爆发力的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