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
作者:長人民志气
走小月九日一曰小
一、晨曦初露
一九六五年的夏天,阳光洒满了蓝田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的我,怀揣着梦想,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心中满是期待与憧憬。八月十二日,我与城关中学高六五级乙班的同学们留下了毕业合影,那一刻,青春的笑脸定格在时光的胶片上,成为永恒的回忆。蓝田县城关中学的毕业证书,是我高中生涯的见证,也是我迈向大学的第一步。
二、汉中风华
八月三十一日,我踏入了汉中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汉中大学的三层教学楼,巍然矗立,是当时汉中市的标志性建筑。校园内,砖木结构的瓦房错落有致,校领导的办公室、会议室、师生宿舍、图书馆、阅览室、印刷厂、文体设施室,无一不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大礼堂、大厨房、游泳池、洗澡堂,还有那近两千亩的大农场,养牛场、养猪场、鱼塘、稻场、库房,以及十亩大的橘园,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校园里,学习环境幽静美丽,风景如画。学子们在这里奋发学习,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5月16日,中央下发的文件打破了这份宁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学子们响应号召,开始了斗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上街游行,贴大字报,文攻武卫,武斗升级,打砸抢,枪炮声不绝于耳,甚至飞机也派上了用场。汉中市,乃至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动乱之中。
三、静待曙光
学校停课了,知识的学习被迫中断。人们渴望复校复课,渴望回到那安静的学习环境中。静静的等待,默默的守望,深深的祈祷,终于,武斗缓解,复校复课的希望渐渐浮现。1968年12月,推迟了近半年的1968届大学生在省、市军代表组成的毕业分配小组的方案分配下,我踏上了前往商洛地区柞水县的征途,走向社会,开始了行政干部的文书与行政管理工作。
四、岁月如歌
在柞水县,我工作了十六年。1984年8月31日,我调入中国航天科技西安动力技术研究院(即西安航天第四研究院)工作。在这里,我继续着我的职业生涯,直到2004年9月光荣退休。
五、晚霞满天
如今,回首往事,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历程,坎坷曲折,却也充满了意义与价值。晚年安好,幸福满满,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我写下了这首顺口溜,以记念这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少时望尽天涯路,
不知何处是归途。
愁将流水比流年,
忽如旭日霞满楼。
华诞欣逢八十秋,
人生轨迹寸心留。
老当益壮情深重,
奋筆耕耘荡远舟。
六、旭日东升
2024年10月4日,甲辰龙年九月初二,我迎来了八十岁的华诞。人生如旭日东升,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光芒万丈。愿这旭日般的生命,继续照亮前行的道路,愿这晚霞般的岁月,永远温暖我的心田。
2024年10月4日
甲辰龙年九月初二
旭日东升·忆往昔
作者:長人民志气
走小月九日一曰小
少时望尽天涯路,
不知何处是归途。
愁将流水比流年,
忽如旭日霞满楼。
华诞欣逢八十秋,
人生轨迹寸心留。
老当益壮情深重,
奋筆耕耘荡远舟。
一九六五风云起,
汉中大学梦初开。
三层高楼耸云端,
砖瓦房舍映青苔。
千人大礼堂巍峨,
农场稻香橘园栽。
学子心潮逐浪高,
书声琅琅绕心怀。
谁知风云突变幻,
文革狂潮卷地来。
大字报飞满墙头,
武斗枪声震天哀。
校园寂静书声断,
学子心焦盼复开。
默默守望岁月长,
深深祈祷春归来。
六八寒冬终有期,
军代表手点前程。
柞水青山迎远客,
文书行政任平生。
十六载风雨兼程,
八四航天梦再行。
西安动力研究院,
科技报国心未停。
二零零四秋光好,
退休岁月静如诗。
回首往事如烟散,
唯有初心不曾移。
旭日东升霞满天,
晚霞映照岁月迟。
奋筆耕耘情未了,
远舟荡起新篇章。
甲辰龙年九月初,
八十华诞心悠悠。
人生如歌岁月长,
愿将余晖洒九州。
2024年10月4日
甲辰龙年九月初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