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过陕北农民
王侠
我是真正的自愿报名到延安插队的,1969年2月到达延安甘泉,自此开始了脱胎换骨的锻炼与认真的学习,在这个特别贫瘠艰苦的的广阔天地大课堂,我不仅仅积极参加了生产队的各项劳动,锄地、掘地、筑坝、担粪、砍柴、收麦,等等,而且每一项都是初始学徒,初学咋练,尽快掌握,然后熟练,手上自然打出来许多血泡,继而变成硬茧。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浑身上下都有了肌肉。当时村子里不少人不愿意出外劳作,因为外面干活十天半个月不着家,吃喝住都是辛苦非常,我见状则积极报名,认为这才是锻炼的好机会,增强见识的好时机,我先后参加了县上的修路、修水库、民兵训练等工作,并担任职务,从中得到了很大收获,并参加过延安地区三干会议,我们县的县委曹书记的讲话也是我修改并誉写的,他上台讲话,受到热烈的掌声,他下台后,高兴的跟我说:从来没有这么畅快过。后来,我被延安地区第一批招工(1970年7月),在延安电厂工作十年。期间,我利用几十次工余时间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反复学习延安精神以及前辈事迹,牢记于心!有这些垫底,我不断的进行学习,加强修养。至今,我写出来近百万字较为优质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受到热烈称赞与鼓励,包括著名的大作家曹谷溪老师,著名的歌唱家霍勇,还有在美国的世界文联主席、美国好莱坞影业公司总裁鹅王章祥福先生,等等。
因而我非常感谢陕北,非常感谢延安!
延安,我的第二故乡,我前后呆过十二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生的旅程;总有一些经历,如同深深刻印在心底的烙印,无法磨灭。对我而言,延安,这片充满红色记忆与质朴情怀的土地,是我生命中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这里,我度过了青春岁月,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蜕变,收获了无尽的财富。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自愿报名来到了延安甘泉。1969年2月,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心中涌动。这里,是革命的圣地,是无数仁人志士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我深知,自己的人生将在这里翻开崭新的一页。初到甘泉,眼前的景象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广袤无垠的黄土地,沟壑纵横,风沙漫天,大雪纷飞。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简陋的窑洞,吃的是粗糙的高粱米、玉米面窝窝头,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扎根的决心。我被分配到了生产队,开始了艰苦的劳作。锄地、掘地、筑坝、担粪、砍柴、收麦,等等。这些农活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起初,我笨手笨脚,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疼痛难忍。但看到身边的农民们,他们黝黑的脸上挂着汗水,却依然坚韧地劳作着,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慢慢地,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血泡变成了硬茧,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徒,逐渐成长为一个熟练的劳动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人不愿意出村到外面劳作,但我却主动报名参加了县上的修路、修水库、民兵训练等工作。修路时,我们肩挑手扛,将一块块沉重的石头搬运到指定位置,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人抱怨一声。
修水库时,我们日夜奋战在工地,与时间赛跑,与困难作斗争。民兵训练更是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伟大,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延安的日子里,我有幸和县里另一名知青温东方(甘泉县大庄河插队)参加了延安地区三干会议。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聆听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在会议中,我从中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将延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它。
1970年7月,我被延安地区第一批招工,进入了延安电厂工作。在电厂的十年,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时光。这里的工作同样充满挑战,但我也收获了许多。我尽可能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逐渐成为了一名电力领班班长。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欢、也常常步行的来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这些地方,一次次重温与加深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的理解,亲切的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每一次的参观学习,都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延安的岁月里,我不仅在劳动中锻炼了自己,在学习中充实了自己,还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现已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我在延安的在陕西的点点滴滴。这些作品中,有对劳动场景的生动描绘,有对农民兄弟的深情赞美,有对延安精神的深刻感悟,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的评为国家级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它们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对延安这片土地最真挚的表达。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延安,居住生活在西安,但延安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陕北的人民,他们质朴、善良、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珍惜生活,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延安,我的第二故乡,用广袤与包容接纳了我,用你的艰苦与磨砺塑造了我。在这里,我学会了坚韧不拔,在这里,我懂得了无私奉献,在这里,我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将永远铭记在延安的这段经历,它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我也十分庆幸,我自己找对了路!延安和延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陕北的土地将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身处何种境地,我都会将延安精神传承下去,我也将更好的拿着笔,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田冲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