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我,有人讨厌我,或许有的人对我恨之入骨,也许也有极少数的人欣赏我。但无论外界如何看待我,都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三观不同,立场也就自然不同,所看到的“我”也只是他们视角下的产物,未必是真实的我。同样,我眼中的别人,也不是真实的他们。
有人因价值观相近而认同我,也有人因观点相悖而厌恶我。过去,我曾试图去理解这种喜欢与讨厌的来源,后来才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对”与“错”,而是因为各自三观的不同所导致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除了能改变自己之外,几乎无法真正改变任何人的三观。
人的认知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由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塑造的。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独立的三观,人们往往只有立场。他们并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去判断对错,而是习惯性地站队,选择一个“符合自身利益”的位置,便固守其中。
更可悲的是,这种立场往往是环境中长期奴化的结果。许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是拥有独立思考的逻辑学,而更多的是让人听话和顺从性的奴化。人们的信息来源基本是单一的,而并非是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人们大多数都无法见过真实的世界,又从何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没有见过和感知过世界的人又怎么来的自己人生观;没有世界观和人生观那又有通过自己思考判断来的价值观;在这样信息来源单一的环境中人们被教导如何遵守规矩,而不是如何思考规则是否合理;他们被训练如何适应环境,而不是如何改变环境。当一个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的认知就会变得僵化,他的思想就会被既定的框架所束缚,他甚至会对不同的声音产生天然的敌意。
而当你试图向他们讲道理,试图用更合理的逻辑去说服他们,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思考,而是抵触和反击。因为自己不同的话语挑战了他们的立场,而他们的立场,早已和他们的现实利益绑定。他们相信的,未必是事实,而是对他们有利的观点;他们支持的,未必是正确的,而是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选择。
既然别人眼中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那么,真实的我到底是什么?
我承认,我有自私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阴暗与欲望,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也会被情绪左右,做出不那么理性的决定。但与此同时,我也有善良的一面,有敬畏之心,有信仰,有原则,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既不是纯粹的善人,也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我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人。
那么,哪个才是真实的我呢?其实,每一面都是真实的我。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整天标榜自己完美无缺的人。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喜欢营造自己无懈可击形象的人,往往才是最阴险的人。他们不断地伪装自己,制造出一种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幻象,而这种伪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真正的“完人”,其实是最值得怀疑的。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为制造的巨大灾难,都是那些高喊宏伟口号、打着“正义”旗号的人所引发的。他们口口声声说要拯救世界,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操控人心。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制造崇拜,让人们盲目追随,而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相比之下,反而那些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不刻意迎合大众的人,往往才是最真实的。比如现在的特朗普,比如马斯克,他们的优缺点都暴露在公众面前,从不刻意伪装成“完美的形象”。正因如此,他们显得真实可信,哪怕有人讨厌他们,他们依然敢于坚持自我。
在这个时代,太多人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因为害怕被人指责,害怕被舆论攻击,害怕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真正有力量的人,是敢于坦然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这意味着会被误解,甚至会被讨厌,也会坚守做回真实的自己。我并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我即是一个“佛”,也是一个“魔”,你所看到的我都并非最真实的我,而只是你所认为的我。我是对是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有逻辑独立思考之后明辨是非善恶才为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决定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我们可以决定,是否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世界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但我可以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成长。我是谁,并不是别人所来定义的,而是我自己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