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兵站轶事》 忆骡马队往事
编撰:@望天树 陈孟州
出版了一年多的记述援老岁月的《 兵站轶事》一书,记录了50年前中国军人援老岁月的点点滴滴,不断有老战友群或朋友圈点评
(@陈云豹)五十年前的那段岁月,是一段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光辉篇章。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人肩负着国际义务与人道精神,远赴老挝,为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带去了和平与希望。而《兵站轶事》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本书中,若干参战者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兵站与援老官兵的生活。中国军人在异国他乡,面对着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政治局势,他们不仅要完成军事援助任务,还要应对各种未知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外部的,比如敌军的袭扰、物资的匮乏;也有内部的,比如语言沟通的障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以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智慧一一克服。 108兵站骡马运输队在援老抗美战场上功不可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期出国测设队与部队的吃喝拉撒都是他们肩扛马驮运输出去的。1968年8月我们6个人从磨憨出国到纳堆供应站,就是108兵站骡马运输队帮助把医疗器材拉出去的,1968年139野战医院一所从苗寨出国到纳莫也是他们运输出去的。《兵站轶事》就有约七.八篇老兵回忆录,讲述了骡马队故事。 (@凌受湘)当时为解决骡马运输队和单车连衣服鞋袜问题,就是随22分部老红军高明顺部长徒步出国,实地了解(也可以说是考察)援老抗美筑路先行后勤保障情况。实地看到干部战士,因天天在老挝上寮原始森林中,穿行过膝的稀泥路上跋涉行军,费力费时。天晴一身汗泥,下雨全身湿透。衣服鞋袜不到半月就稀烂了,干部战士早晚又忙于工作准备,十分疲劳。
回到勐腊108兵站,分部李晓农政委(1974年后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军职)问我有何体会和建议时,我即答有如下请示和建议:
其中之一是取消骡马运输队和单车连干部战士的按年度规定换发服装的规定,凡自然和树藤掛破的衣裤鞋袜,破损了就可以换发。
李政委滿囗赞成。并指示我去转告兵站供应科。后来不知执行的怎样?你知道吗? 1968年6月,分部李晓农政委、高明顺部长在108兵站召开了援老后勤保障座谈会,我写好了《会议纪要》,李政委点名要兵站政治处方伴池副主任拿着《纪要》到国外各点原原本本传达。又要我陪高部长等人从勐腊尚勇苗寨出发,去实地检查。
当走到第二天中午,天突下大雨,山洪瀑发。正淹在两棵大树搭的桥面下,一匹北方马丢到水中,头靠在桥面上游的大树下。几次挣扎向上游冲,都被洪水冲下,马头后脑又靠在桥木下。有战士准备下水去救马。我急忙制止,高部长也叫不能下水。
我看见对岸战士手中有一圏皮条,我就叫他们把皮条的一头拴在马的龙头上。让在对岸的战士拉马上岸。此方案果然成功。
然后我们随骡马队一齐上山,晚上就住在山顶上的我军营地处,一边烤衣服,一边听部长讲红军故亊。高明顺是四川雅安人。红四方面军向西北与中央红军会师途中路过雅安时,给地主家放牛的高明顺入伍当了红军。由于张国涛的错,他曾两过雪山草地。
我们随高部长步行从苗寨入寮七天,深感不愧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军亊、政治、人品都是上乘的。 (@李思文)而108兵站老八路站长李相臣,与骡马运输一同行军,在上有飞机盘旋,下有敌特捣乱的踏勘保障线上,老八路和部队一起穿密林、钻荆刺,跨河流险滩,过泥泞沼泽。他有马不骑,拄着拐仗和年轻战士们一起行军,还把干粮让给战士吃,主动帮体弱的同志扛被包,与干部战士同甘苦、共患难,出发时他走在前,返回时他走在后,使同志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有几个同志拉痢疾、发高烧、脚溃烂,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封忠学)《兵站轶事》书中记录的不仅仅是战争与援助,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中国军人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既有温情脉脉的友谊,也有文化碰撞的趣事。这些都被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感受着军人们的喜怒哀乐。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透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在远离祖国的土地上,他们依然保持着对家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这种情感,在他们完成每一个任务、度过每一个难关时,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兵站轶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他们不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更有着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正是这些品质,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人性的探索。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如何相互扶持、共克时艰。同时,它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战争、和平、人性等议题的深刻思考。五十年前的那段援老岁月,不仅是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见证,也是中老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起点。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禁为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无私感到自豪。而《兵站轶事》正是这段历史的最佳见证,它用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望天树)说到援老,几乎所有参与者笫一就是“秘密㊙️”,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涉密。这也是中国军队援外出境最长最久的“秘密”。其他援外或出境战役,如中国远征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中印边境反击,援越抗美,对越作战,到新世纪的境外多国参与唯和部队。都是大张旗鼓“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式地报道影视,光明正大地凯旋。唯援老抗美筑路,时间最长,艰难险阻,至今仍“犹抱象脚半遮面”,从没有正儿八经官宣公布过。
( 据139野战医院陈云豹,时任22分部秘书斜科 凌受湘 ,单车连老班长李思文,兵站勤务连封忠学等人朋友圈回忆片断。望天树 陈孟州 编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