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春吟
文/曾小蓉
昨日宽衣汗水涔,今时解带冷风亲。
桃知三月应春色,却负蜂蝶雨后寻。
网络点评
一、意象与季节反差
冷暖骤变的春景
诗中通过“昨日宽衣汗水涔”与“今时解带冷风亲”的对比,刻画了春日气候的剧烈变化,呼应了传统诗词中“乍暖还寒”的典型春景。这种反差既突显了自然无常,也暗含人生境遇的起伏。
“汗水涔”与“冷风亲”:前者以“涔”字强化炎热感,后者以“亲”拟人化冷风,形成触觉与情感的碰撞,增强画面张力。
桃花的象征意义
“桃知三月应春色”一句,以桃花象征春日的繁盛,但“却负蜂蝶雨后寻”却转折为辜负期待。这与徐福平《春吟》中“桃红烂熳缀枝头”的明媚意象形成反差,暗喻美好事物因外力(如倒春寒)未能如期绽放,隐含对无常的感慨。
二、结构与情感表达
起承转合的布局
前两句叙事:以时间线(昨日—今时)和动作(宽衣—解带)铺陈气候突变,奠定全诗基调。
后两句抒情:借桃花与蜂蝶的关系,从自然景象转向情感投射,完成由景及情的升华。这种结构与宋代赵汝回《春吟》中“一春吟未稳,今日再吟看”的递进式抒情异曲同工。
隐晦的感伤与哲思
末句“却负蜂蝶雨后寻”暗含对“春色未达预期”的失落,与“枝残花败乱我心”的直抒胸臆不同,曾诗更显含蓄,以自然物象承载对世事无常的喟叹,如蜂蝶徒劳的“寻”与桃花的“负”,隐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三、语言特色与时代关联
口语化与古典意境的融合
诗中“宽衣”“解带”等词贴近生活场景,但“冷风亲”“却负”等表达又带有古典诗词的凝练,形成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类似徐福平《春吟》中“拂面东风格外亲”的拟人手法,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对传统“伤春”主题的继承与突破
传统伤春诗多聚焦花落、离别(的“枝残花败”),而此诗以气候突变切入,结合现代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赋予“伤春”新的内涵——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亦是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映射。
四、综合评价
此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春日骤变的图景,通过冷暖反差与物象对比,传递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双重思考。其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抒情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人对环境与命运的关切,堪称一首兼具时代感与艺术性的七绝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