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腹地有个小山村,村子的东头住着一户张姓人家,据老人们说,这户张家祖籍不是本地人,是清末年间靠经商发家,来到这里置办田地,盖起了一座三面房院落,由于居住村边,经常会遭到匪贼的侵袭,于是这家张大爷就盘算着把靠村边上一部分闲院子,卖出一部分,一来有个邻居照应,二来张家大院也能得到庇护。

一晃时间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村子里的老王家人口多,急需置办宅院,经村长说和,两家都愿意这宗买卖,谈好价钱是二百元,宅院面积是七分五厘,门前进出道路为两家共有,只许走路,不许为业,张王两家皆大欢喜,这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之事。

王大爷喜不自胜,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吃膈礼”,(农村交易立契约的饭局)。邀请张、王两家族长,特请村长做证人,外请一老教书先生,执笔立字为据。
一切安排就绪,王大爷起了个早,步行十多里路来到集市上,割了五斤肥肉,又到供销社食品门市部买了两瓶“北京二锅头”,满心欢喜的回到家里,开始忙活中午的“膈礼宴”。
午时已到,其他人等均已到齐,左等右等不见张大爷到场,派人请了两三次,还是迟迟不肯露面,眼看接近后晌,就是开不了宴席,急得老王家人团团转,眼看时辰不早,村长亲自去请张大爷来赴宴,谁知到了张家,张大爷端坐床前低头在抽闷烟,细问其由,才知是张奶奶外号“李大脚”不同意卖宅子,原因是嫌卖的价钱低,老两口正在别劲,见村长来请,张大爷连忙起身道:“唉!村长,真对不起人,我的宅子又不想卖了,不是我惧内,要是我老伴为这事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日子还咋过”。村长一看是这阵势,马上火冒三丈:“你说这话算球,老王家肉都蒸上了,你说不卖就不卖啦?这个场咋收?”说完气呼呼的扬长而去。

村长回到王大爷家,满屋子的人都瞅着他的脸,村长嘟囔着说:“啥球人,说话不算数,还不是想上“二价坡”?,一屋子人这才明白事情出了变故……。
王大爷把村长拉进里屋,详细询问了事情原由,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六神无主。“这可咋弄哩,大村长,你可得为我做主呀,你看这膈礼席都做好了,这事传出去我这老脸还咋见人呢?”
见村长没了主意,王大爷哀求道:“这事还得你大村长再跑一趟,看看需要再加多钱,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得把这事弄成”。村长二返身又进张家,刚进门,张家奶奶“李大脚”便迎上来对着村长吼道,“想买最少还得加一百块钱,不加价,门都没有”。村长蔑了一眼还在低头抽烟的张大爷,加重语气说“这事弄到这份上,不卖也得卖,我当住家,再加五十块,一会儿把钱送过来,你赶快过去吃隔礼,立契约”。说完,头也没回拂袖而去。
村长气呼呼的又回到王大爷家,把刚才的情况给王家人叙说缘由。一听说张家要加价上“二价坡”,气的王大爷双手颤抖,但也无可奈何,只有自愿认栽,本来准备买宅子的二百块钱就是求亲戚、靠邻里借来的,现在又要加价50块钱,去哪里弄呀!事到了这份上,总不能让事荒了吧?。王大爷急中生智,把村长拉到一边偷偷耳语一番,只见村长频频点头说道:“这事也只有这样做了,中也得中,不中也得中……”。

王大爷向大儿子摆了摆手,示意大儿子来到厢房,让儿子把靠墙角的那一布袋麦种,背起送到张大爷家,儿子惊恐道,“爹,这可是咱家明年的麦种呀”,王大爷怒斥大儿子,“让你去,你就去,难道活人能让尿憋死……”。
过了半个时辰,只见王家大儿子拉着张大爷的胳膊,慢腾腾的来到王家,大家又是递烟,又是倒茶,寒暄几句,欢迎大驾光临,依次落座,酒肉交替,谈笑风生。酒过三巡,各怀心事,村长见火候已到,令教书先生,拿来纸墨笔砚,一蹴而就,双方按下指印,一桩买卖就此大功告成,白纸黑字,终生为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张大爷和王大爷已经作古。张家男丁和王家大少执掌理事,论辈分该称张大伯和王王大叔。张大伯和王大叔同年等辈,经常一块参加生产队劳动,但二人很少搭班共事,见面也总是客哩客气的,双方心里好像隔着一座山,都知道是什么缘故,但都不愿说破。看来父辈们的一场失信买卖在他们心中生下了根,邻居的情分和发小的情缘在他们身上显得淡薄而乏味。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而张、王两家的买卖恩怨没有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淡化,他们两家的第三代后裔依然没能挣脱封建糟粕的束缚。张家大哥和王家兄弟,在一个村里长大,又是同班同学,受祖辈们的影响,关系一直很微妙,总是有矛盾纠纷,孩童之争经常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双双考入高中,高中学习3年,很少结伴同行,明争暗斗,各怀鸿鹄之志,暗自较劲,力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显赫门庭。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张、王两家的第四代子孙都已长大成人,随着城镇化的普及,都在城里长大,孙辈们见面少之又少,每每逢年过节回老家,见面也总是点头示好,形同路人,邻里之情,荡然无存。当年祖辈们的一场失信买卖,恐怕他们也会略知一二……。
不敢想象,张、王两家的后后裔,也许只知道邻居的姓氏,或许连姓氏也不知道了,完完全全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从亲近的邻居蜕变成为陌生的路人,有时代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人为的影响,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教训呀!
愿诚信回归人类的本性,愿诚信给人带来福祉,愿诚信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标杆,只有诚信,才拥有幸福。

作者简介:罗龙,网名,中华龙。1980年高中毕业。职业:牙科医生。爱好文学,摄影,旅游,书法等,愿与文学爱好者交流学习,共同提高,闲暇之时,写点见习之作,宣扬正能量,幸福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