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采风记
文/章枫
2024年5月5日,天气很舒服,半阴半晴的。
上午8时许,我应约到达盐源作协五月踏青活动启程前的碰头点——盐源县盐湖公园。赶到时,多数文友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他们三五几个在一起自由交谈着。约莫20分钟后就9点了,于是大家分坐三辆车向着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的地——卫城镇文史馆出发了。
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卫城烈士陵园的古城墙边,那里有一个民俗活动坝子,坝子的中间有个军民同乐的小型雕塑,顺着城墙往左走10多米,便看到城墙上雕塑着当年解放军解放盐源时的战斗场景图,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为解放盐源这片热土而牺牲的周培成、曲木莫阿呷等革命烈士的脸庞,他们中有的当时才二十出头啊!
看着眼前民俗坝上和古城墙上的雕塑,大家的游兴更大了,熟悉当地历史变迁的文友,一边热情地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许多过往,一边带着我们用脚去丈量这里的古城墙。“这里曾经是我们盐源的老县城,新中国成立以前,这里是盐源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过往一时半会儿真说不完。”我们一边听周国洪副主席的热情介绍一边跟着他绕墙向南而行,不一会儿来到了一条巷道里,巷道的尽头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卫城文史馆。工作人员和当地两位已近古稀的文友在那里已恭候多时。在组织人员的安排下,我们在那里拍了一张合影后就在一位年轻的女讲解员带领下,进入一幢古色古香的三合院。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几个形状大小不一的“石槽”,听讲解员介绍,这些是当年人们还没有铁具或铁具很少的时候用来盛水装粮的,大家还纷纷谈起了它们的来源和造法。接着我们便走进了陈列室,在这里看到了近年来我县境内先后出土的青铜古器,还有一些古老的盐具,墙上则挂着一幅幅记录盐源历史沿革和变迁的历史图册,再走去便是我们小时候(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在盛行的农具,每一件展品都是那样熟悉而陌生,熟悉是因为那些都是当年自己用过司空见惯的东西,陌生是因为近二十多年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它们了。其中“夹背篓”最让我惊喜不已,它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想当年我还是小学生,因为家里穷,到六十多公里外的姑妈家先后要来两个夹背篓,它的盖子盖下来缝合处有一把锁,盖子下是一个如同抽屉的东西,一般用来装一些比较轻巧的东西,而下面的大篓兜里则装贵重的衣物。在那二年,一个边远地区没有了女主人的单亲家庭能有那么精致的两个夹背篓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啊!这都因我有一个爱我们胜于爱她自己的姑妈。如今再也见不到这东西了,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衣柜,甚至不少家庭用的是订制的。再说那“犁头”平坝汉族用的和高山彝族用的是两种,过去都是木制的,而所用的铧口都是村里的铁匠铸造的,后来木犁头换为了铁犁头,铧口也不用村里的师傅来铸了。现如今到处是机耕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大小旋耕机。还有那“连枷”是当年人们用来打麦子、打燕麦、打谷子的,今天这一切都成了新时代的古董。
从这一切的变化看来,时代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啊!曾经我们彝家有谚语是“向耕牛要粮食,向母羊要衣物”,而如今虽然这一切都极大改变了,但粮食问题依然是我国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民生安全,更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
在卫城文史馆墙上看着当年知青战天斗地和当地“农业学大寨”先进事迹的挂画,我真切的了解到我们盐源的解放史和部分建设史。文史馆陈列的一个个文物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地方、一个民族发展奋斗历程的同时,也在向我们诉说着整个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所付出的惊人毅力。试想一个个地方文史馆的兴建,必将铭刻下一个文明古国的壮丽史诗,展现一个苦难民族的坚韧与执着,彰显一个新生人民共和国的每一步铿锵足迹。
中午十一时,在意犹未尽的情况下,我们难舍的告别了卫城文史馆,下榻到幽静如仙境的柏林湖苹果庄园,漫步柏林湖畔,亲闻着片片果园散发出的清香,看着成群结队的游玩者,特别是哪些年幼、有些许顽皮的孩子们,不难让人体会到现在手机等媒体绑架了人类太多剩余时间、不断侵蚀我们的肉体。随时抽空旅游,走向广阔天地,亲近自然,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四季变化,岂不是赏心乐事?
下午二时三十分我们准时向此次活动的第二个目的地——润盐镇龙口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援建的特色新村示范点进发,顺着崭新而宽阔的水泥路一会儿笔直上山,一会儿起伏下坡地绕着一个个青绿的苹果园,边走边看,当我们走进古朴而又现代的彝家别苑时,被宽敞明亮的锅庄院坝所折服,更惊叹于那棵百年梨树的沧桑与无畏;当我们步入“四象园”看到墙上的“二十四节气歌”时,深刻感悟到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勤劳务实,它时刻提醒着当地的人们尊重自然、不误农时,也有提醒年轻人不负韶华,继续奋斗之意;当我们登临山顶移步碉楼倚栏眺望时,美丽的盐源坝子大半尽收眼底,犹如半块碧蓝的玉石。
下午四时我们又聚县城城南边的“读书时间”书吧,在那里我们开了一次简短的工作总结会,然后便是一边品茗一边读书一边畅谈,谈当前的民生,也谈当下的文坛;谈世界的昏暗,也谈中国的东西部结队帮扶。
五月踏青,不虚此行!以此为记。
作者简介:
章枫,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业余爱好读诗写诗,参加过州、县级“建党九十周年”、“建党100周年”征文比赛和“书香凉山,全民阅读”等征文活动,现任教于盐源县龙塘镇沙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