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班第二十六讲:回文诗
日月溪水收集整理
回文诗,也有“爱情诗”、“回环诗”等叫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堪称精妙绝伦。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这些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题金山寺
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读来赏心悦目。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记梦》
【宋】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倒读】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皆成诗。诗中记述的是苏轼在大雪初晴的时候做梦梦见的景象,诗中的“红焙”“浅瓯”等都可想见烹茶时的闲适心情。
《两相思》
【宋】李禺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虚。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回文诗妙就妙在,顺读是一首思妻诗,倒读是一首思夫诗,两首诗互相映嵌,颇有一种你中有我,有中有你的意味。
《秋月》
【清】陈琼仙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倒读】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了27首回文诗,这首《秋月》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
《梅》
【清】张奕光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倒读】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这首诗将梅的形态写得十分生动,“疏影”“霜枝”“干挺”形容梅花都生动有趣。有梅花的日子,伴上一杯清茶,这样的生活,闲适美好。
《茶壶回文诗》
【清】黄伯权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倒读】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这首小小的回文诗,清新淡雅,意境很美,短短几句诗,却似绕梁三日般在脑中回旋不绝。
盘古诗联】高研班第二十六期作业:
出题:溪水
写作方式: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作回文诗正读一首,倒读一首。
创作《回文诗》,题目自拟,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