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于生活细微处见真情 一一读《美丽查干湖》
李春艳
读了张顺富先生《美丽查干湖》,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东北乡村的大门,美丽查干湖尽收眼底。
《美丽查干湖》中的《大桥》《冬捕》《金字招牌》《家乡的记忆》《铁锅炖鱼》,还有那些大自然的燕子、蝈蝈、蛐蛐、谷子、玉米,以及生活中的大嫂、二哥,和流转的春、夏、秋、冬,扑面而来的是浓郁且炽热的乡情……
查干湖在张顺富先生笔下,不只是一片水域,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精神原乡。《美丽查干湖》中,湖水的波光粼粼似是岁月的褶皱,藏着当地人祖祖辈辈的生活痕迹;《冬捕》则将查干湖冬日最壮观的场景鲜活呈现,凿冰下网、鱼跃冰面,这不仅是一场收获,更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与感恩,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里,乡情找到了坚实的根基。
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燕子、蝈蝈、蛐蛐,它们是乡村生活的灵动音符。在城市的喧嚣中,这些声音渐渐远去,可在张顺富先生的文字里,它们依旧热闹欢腾。谷子与玉米,这是乡村的希望与财富,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农民的心血,它们是乡村经济的支柱,更是乡情的物质寄托 。
大嫂与二哥,他们是乡村人情的代表,质朴、热情、善良,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家长里短,构成了乡村温暖的人际关系网,这张网将每一个游子紧紧牵系,无论走多远,乡情永远在心中。
家乡的记忆是最珍贵的宝藏。《家乡的记忆》里,有儿时的一场游戏、一次田野间的奔跑,又或是老房子里的碱锅煮土豆,都能勾起读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铁锅炖鱼》不只是一道美食,它更是乡村聚会、阖家团圆的象征,是查干湖的招牌,袅袅炊烟升起,那是家的味道,是乡情的凝聚。
春夏秋冬的流转,四季更迭间,乡村发生着变化,可乡情却愈发醇厚,它在春天的播种里、夏天的耕耘中、秋天的丰收时、冬天的休憩间,代代相传。
张顺富先生以细腻笔触、真挚情感,将乡村生活的点滴汇聚成一曲乡情的赞歌。读罢这些作品,让人不禁反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守护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如何不让乡情在忙碌与喧嚣中淡去。
这些作品是对乡村文化的深情守望,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根,乡情永远是心中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
2025年3月16日写于吉林省公主岭市

【李春艳,教师,吉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公主岭市朗诵协会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首),用诗意、笔墨、声音表达生活的韵味。】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