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美丽查干湖》之印象
长白山人
张君顺富,就读于东师。毕业后,其供职文学创作与管理部门,乃文坛行家也。甲辰岁,读其新作《美丽查干湖》,读之诵之,内心喜悦,遂想说点什么,然评其书者众,余只谈印象尔。
其一,湖畔生活是其创作之源泉。作者生于查干湖畔,长于查干湖畔,对查干湖草木生灵,人文历史,了如指掌。
如《冬捕》篇,作者从陪同新疆朋友到此观光入笔:查干湖渔猎文化,辽代既有记载。冬捕网是大网,长达1999米。冬捕渔具,有冰镩、穿杆、走钩等36种。
每年12月28日冬捕节如期举行,随之鞭炮声声,查玛舞跃动,哈达敬网,奶酒祭湖毕,鱼把头挥手扬鞭,两匹骏马拉着马轮子,下网捕鱼。
两小时左右,大胖头鱼、草根、鲫鱼等在大网的拖动下,鱼跃冰湖。第一网出鱼后,现场拍卖头鱼,2019年头鱼以299.99万元成交。至此,读者对查干湖冬捕之由来、过程和盛况,大率知之。
再如《铁锅炖鱼》篇:查干湖铁锅炖鱼,通常做法是用木头柈子烧锅,把铁锅烧热,用动物油、豆油各半,放到锅里,熬热,放上大酱、肉皮、五香粉,葱、姜爆锅,炒出酱香味来,加满水烧沸后,再放进大胖头鱼,加上酒、醋和白糖等调料,炖上一小时许。出锅前,放上一些香菜和葱末。即此,读者似闻其香,已垂涎三尺,并有一食为快之欲。
作者情况通晓,语言真切,且笔下生花,《美丽查干湖》一书,不失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之范例; 其二,家乡情怀是其创作之动力。作者花费5年时间,回溯一段段经历,描写一个个故事,创作出60篇系列散文,且情在其中,乐在其中。
如《大嫂》篇:我10岁那年,患了小伤寒病,天天高烧不退。大嫂到生产队找来马车,用大被把我包起来,抱到车上,去离村四里路的青山头诊所看病、打针,连续一个多月。病中,我吃不下饭,大嫂就做鸡蛋糕,一匙一匙地喂我。
在大嫂的照顾下,病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好了。再如《大雁》篇:记得我6岁那年,我家玉米秸垛上,突然落下一只大雁。我看到后,马上告诉妈妈,妈妈让哥哥爬到玉米垛上,把大雁抱了下来,一看大雁的右翅膀受伤了。妈妈找来红伤药,上在大雁伤口处,然后放到木笼子里饲养,按时喂食换药。一个多月后,大雁痊愈了。我们把它放出去,它起飞后,绕着我家徘徊了三圈,不停地鸣叫,似有答谢之意。
每年秋去春归,这只大雁还来我家上空盘旋一圈,当是辞别和报到。
通过这两个故事,反映了查干湖人与人之亲情,人与鸟之和谐。毋庸讳言,作者心怀故里,眷恋童年,以情动人,乃《美丽查干湖》一书之一大亮点; 其三,文学功底是其创作之基础。作者谙熟散文“形散神不散”之法,把握细节之要,巧用语言之功。如《蜻蜓》篇:查干湖蜻蜓,颜色多样,大小不一。蜻蜓有3只单眼和一对复眼,复眼由28000多个小眼面组成。蜻蜓视力极好,不用转头,可环顾四周,在飞行时,捕捉小昆虫百发百中。
再如《蝈蝈》篇:查干湖蝈蝈有红头的、黑头的、黄头的。红头的个头大,劲大,咬人。黑头的叫声持久,可从中午叫到半夜。黄头的比较多,其他蝈蝈一叫,它就跟着叫起来,俨然一台交响乐。
作者抓住两昆虫之特点,通过绘影绘声之描述,使读者如临其境,似有蜻蜓就在头上飞,蝈蝈就在身边叫之感。诚然,作者笔耕不辍,深通散文之道。《美丽查干湖》一书,已具较高艺术水准和境界。《美丽查干湖》一书,荣膺吉林人民出版社2024年度10种好书之一。作者以其广宣地域文化,笃爱故乡之情怀;追求浅白晓畅,读之亲切有味之文风,以飨读者,且印象深刻。若未临者读之,当会择时来游也;若年长者读之,当会怀忆童年也;若青少年读之,当会憧憬美丽查干湖也。
诗云:耆年有志笔勤耕,不了乡愁大爱情。五载光阴朝夕梦,一书出版慰心平。回眸往事时空远,创作华章妙趣生。赤子胸怀桑梓地,弘扬生态与文明。
2025年3月12日写于长春

【长白山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首),作品散见有关报刊杂志媒体上。】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