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缘情于湖 为湖立传 一一评《美丽查干湖》
林伟光
写江河,写瀑布,写湖泊,写大海,乃至写名山,似乎在作家的笔下并不少见,有的人性近于山,有的人情缘于水,虽因所近不同,但都蕴有深情,故能成名篇,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常见。但为一个湖写成了一本书的,或者仅见于张顺富了。
这个湖叫查干湖,是位于吉林省某地的一个湖,更确切地说,它是在张顺富家乡的一个湖。这就不寻常了,它成了张顺富所牵情不已的一份感情,寄托了他的乡关之梦,也成了他创作中的十分重要的乡土题材。
乡土题材,其实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创作元素。仅从中国文学而言,从江淹的《哀江南赋》,到近现代鲁迅、沈从文、孙犁、赵树理、汪曾祺、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等的创作,已铺就了一道美丽而动人的文学风景。
乡关动人肠,对于人性而言,这是最柔软的部分,更是温暖着人心,烛照人性的明灯。其实,凡是有灵性者,即使其它动物,也并不例外。
你看,北雁在秋风乍起时,间关千里飞向南方过冬,又于春暖花开之际,不辞辛劳,毅然北归,寻找故地。它们不辛苦吗?其实正是一种忍禁不住的牵情恋恋。古语云:越鸟栖南枝,狐死必首丘。正是这么的一种感人的写照。
读着张顺富的《美丽查干湖》,我首先涌现的就是以上的这些思绪了,并为他这种深沉的乡土情怀而感慨和感动。
在他笔下,查干湖是丰饶而美丽的。可是,你如果以为他会用浮华之词来写时,则会大失所望。那种浮华的文字,不属于查干湖,甚至是对查干湖的亵渎。
查干湖沉静而大气,质朴而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它并不是为骚客或文人的言不及义的浮辞华章而存在的,它的美是真正的美,是去尽浮华见真淳的那种沉着的美,这是真正的天地间的大美。在张顺富朴质无华的文笔里,我们欣赏到它四时之变化,阴晴昼夜之不同,或宁静,或激荡,几乎美到不可方物。
它的美丽是多姿彩的,甚至充满了自然的野趣。当然,这种野趣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空旷落寞,杂乱无章的荒莽,不是的,它的野趣更近于乡土的质朴无华。可以说,查干湖是生活在周边人们最亲密的朋友,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相依相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查干湖的美丽,是亲近人气,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的。
借着回忆,也更多地时时回到查干湖去寻梦,张顺富的生命里,永远泛漾着这一片蔚蓝或者苍绿的水。
于是,他写冬捕,写湖中的各种各样的鱼:黑鱼、鲫鱼、怀头鱼、嘎牙子鱼……写对鱼的种种烹煮方法,几乎沉湎地详尽地忘乎所以地描摹着,有这么写鱼的吗?让我都心往情驰了。
可是且慢,还不止于鱼,他还写湖边山上的其它动物,写湖周围的诸多植物,写生活在这儿的各式人等,一派欣欣向荣的世界。一支丰饶的笔,为我们写出了一个立体而艺术的查干湖来。
老实说,此前长期生活在南国的我,对于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其实所知并不多,吉林也就知道长春、长白山、鸭绿江等有限的地方,对于查干湖压根儿就不知道,更不必说有所了解了。
但现在不同,因为张顺富的文字,我知道了查干湖,而且更全面地见识到它的丰饶和美丽,仿佛在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帧生动的画卷。十分感谢张顺富先生!
我常常想,张顺富为什么要倾尽了力量去写查干湖?除了爱乡情切之外,应该还有一份难以割舍的记忆。因为生长在查干湖边,他说,“从四五岁时,查干湖畔的一草一木,一个个发生的故事,我都记得。”他说,“从小在湖边抓蝈蝈、逮蜻蜓、打山鸟、挖苣荬菜、挖小根蒜、挂鱼、游泳、划船、割碱蓬草、捡鱼干……我都亲历过。”他说,“查干湖60多年的变迁,查干湖山水、人文逸事,我大都聆听和体验过。”——这就是张顺富得天独厚的创作富矿,是他独一份的创作源泉。他不必虚构,不必造作矫情,只需顺心而为,率性而写,笔下自然滔滔,文思泉涌,佳篇迭现。
即使后来他因为工作原因,远离了查干湖,可是作为一种文学意象,查干湖始终没有离开他,反而因为实际的暌隔而更加清晰。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离开了它,我们更能够认识到它的动人魅力和美的丰饶。或者,正由于有这种距离,张顺富对查干湖的感情依依不舍,才驱使他笔写查干湖的决心,并成就了这么一本《美丽查干湖》。
近时,有作家在讨论文学中的“有我”与“无我”,这是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衍生而来的话题。其实,在我看来,文学中都必须“有我”,只是这个“我”或藏或露而已。没有“我”的文字,小说、诗、散文、戏剧等等都不可能动人,只不过是僵尸般的一堆文字而已。但为什么有时候这些文字排列起来,能够成为感人至深的文章?我以为就因为其中有一个“我”贯穿其中。
张顺富的文章,当然有“我”,因为“我”的感情、记忆、思想、经历,以及“我”的爱憎,所以动人。
拥有查干湖是张顺富创作之幸,而查干湖也因张顺富的创作得以扬名,他们是相互玉成,相得益彰的。
2025年3月20日于广东省汕头市

【林伟光,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理事,汕头市归侨作家联谊会会长。作品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吴伯箫散文奖,广东省副刊优秀作品一、二、三、优秀等奖。著有《纸上雕虫》等作品集10部。】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