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诗歌前言:
我们肉眼凡胎,分不清好人坏人,上当受骗之后才知道,已经为时已晚。
我上当受骗很多次,觉得这世上坏人真多啊,命苦,都让我碰上了。
后来,学习了真理,认真地反醒自己:你没有贪嗔痴,怎么会上当。
好吧,听伟大导师、圣贤的话,远离世俗的坏人,去寻找好人,他们分布在有公信力的慈善组织里。
在那里,有安全感,有奔跑的方向,不会走错路,掉下悬崖。
现在,我体会到,做公益,是防止上当受骗、治愈孤独的最佳良药。
孤 独 被 我 抛 弃
____我长期做慈善义工的感想
王采玲
孤独像耳鸣,
只有自己听到,
别人却看不到。
孤独,等于扎在心头的刺,
疼痛,逼得我张开的眼睛,
不停地寻找治愈疼痛的药剂。
在尘世间劳作,累了,睡着了,
那持久的隐痛,
还是在梦里,
让我感受到被猎豹吞噬的恐惧,
并打发我到地狱,清醒自己。
孤独的人,一个人前行,
路上没有动人的风景。
孤独如瘟神,
人人避之不及,
却又与之紧密相依。
就走到远离家的地方,
和大家一起,
盖起一座庄严的庙宇,
把孤独深埋于地基。
或者,为大家清洗碗里残渣、
蔬菜上泥土,
让孤独随着脏水流走,
不再来打扰我们的休息。
还有,把孤独切碎,
打成粉末,和着淤泥,
用在地里,耕种,施肥,
长出的果蔬,被众生食用,
有着鲜美的滋味。
上天,体会宇宙的浩瀚无垠,
地上,为众生劳作不息,
此时,我的孤独,
被彻底地遗弃。
2022年1月11日6:45____1月11日12:10
1月26日20:23
2023年5月13日08:25
作 者 简 历
王采玲,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鲁迅文学院作家文艺研修班学习。曾发表作品150万字,在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春风杂志、合肥晚报、诗歌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大特写等,获得国内诗歌、小说、摄影奖项二十多次,入选爱情诗选、精品文集等。
出版诗集《爱你,向你倾诉!》等
为“今日头条“优秀作者。
阿 花
芷 菡
欠九十二岁的阿花婶婆一首诗
辗转无数个无眠夜晚的诗行
在朝阳晕染的天空中落笔
饱含年味的礼炮花、山茶花、梅花
次第花开,去年此时
阿花婶婆托人寄来思念
花开灿烂时,她握紧我的手
讲述一株花平淡的成长史
儿时拼命读书,以为能接近梦想
后来带领姐妹们办厂,必须用尽力气
摆脱清贫,多少个家终于有了欢笑
而她担任街道主任,不停抚平别人的痛苦
包括也得和解自己,失去丈夫、孩子时
一起埋葬了眼泪和软弱
每当仰望祖祠悬挂匾额闪耀的光芒
余生越洗清白,比如她想好的告别
无风无雨,一个温和的清晨
举过瞻仰的文字和大过生命的姓氏
接住唯一的遗嘱,健康、活着
作 者 简 介
芷菡,原名:杨娅娜,福建晋江人。作品发表于《西北军事文学》、《福建文学》、《福建日报》等报刊和网络平台。
黄河创作公众号编委,学习南音和国画,有书画、摄影作品获奖。
废 品 回 收 员
风语者
进城以后,他脸上有了
这个新标签之后,走街穿巷
便多了几分吆喝的底气
每每遇到他废纸箱、旧报纸
以及掏空了的瓶瓶罐罐
无论过去显赫或者低微
都不得不低下头颅
折腰,接受他的约束和命令
关起门来,他也悲从心来
手中废品被粉碎,被回炉,被重塑之后
就能以一副崭新的面孔
重新披挂上阵,重新登堂入室
而他,无论经城市灯光
如何打磨
经城市道路如何铺排
回到农村,依然面朝黄土
作 者 简 介
风语者(李华),某部上校军转,现就职于广东某厅。闲暇之余,咏诗舞墨,以文会友。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诗刊》《星星诗刊》《解放军文艺》等中央、省级报刊媒体发表新闻、文学千余篇。
百余篇作品获全国、省及军地各类奖,编辑专刊、专栏、出版诗集等。
鸠兹文学社主编、社长王采玲读诗心得:
普通人的生活,现在,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应该怎么样书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
解放初期、文革前后,我们推崇歌颂革命、社会主义和领袖的作品,而现在,更多的是关心表达个人感情、爱情、命运的作品。
诗歌的风格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五、六十年代,大段颂歌似的排比句,现在肯定被人诟病,朦胧诗的诗风,似乎已经跳跃成过去式,现在,倒是轻度贫血似的抒情,晦涩、无意义、口语般的阐述,大量涌现,不知道要把诗歌引向何方。
口语诗和现代玄诗,走两个极端,一个明白如话,和日常口语没有什么不同,一个故弄玄虚,前言不搭后语,硬是叫谁也不知道他说得是什么意思,诚心叫读者猜谜,看不懂。但是,我们要明白得是,口语不能变成口水、日常的聊天,诗也不是叫人不知所云、费劲猜谜。
我想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现在来看,依然有指导作用。
如今互联网发达,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使人民群众、工农兵有机会全面描写自己的生活,并及时得到展现。
大学教育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广大群众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平有所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发达,也让写作者能及时发表、读者能及时看到,及时反馈。
但是现在应该写什么样的生活,和怎么写,倒是应该适时提出来了。
是事无巨细,吃喝拉撒睡,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生活现状,还是有所选择,写有意义的事情,倒是应该明确了。
古代诗歌标准,并没有过时,“诗言志,““一言蔽之,诗无邪,“都是讲的诗歌的内容要有意义,诗要“风雅颂“,诗歌风格,不能粗鄙,毫无美感。
新旧诗歌,并没有冲突,过去诗歌的赋比兴,诗言志,依然有效,只不过现代诗更方便表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心态、经历、社会变化等。
旧诗(包括词)固定的格式,四言、五言、七言、固定的词牌名、固定的表达形式就比较局限了。不过,古诗因此有了固定的意义和经典。
文化艺术也是求新求变的,古诗从四字一句,到五字一句,七字一句,都是为了更多更好的表现内容。旧体诗要求工整对仗,写多了,就僵化了,内容千篇一律。宋词是一个个词牌,字数有变化,但又不一样,比唐诗活泼了许多。现代诗每句不固定字数,为内容的表达提供方便,诗歌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
正如现代女性不会、也不喜欢再裹小脚,回到婚姻恋爱不自由、没有人生自主权的旧社会,我们同样不会回到再以写格律诗为主导的唐朝。
我们写诗,必须知道很多历史人物和典故,不然无法体会古代与现代诗歌隐蔽的隐喻,这就是古诗继承性的问题。
屈原、李白为代表浪漫主义风格,和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现实主义风格,并驾齐驱,有奇幻的想象,也有对现实真实的写照,至今读起来,仍然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诗歌的魅力,有美的享受。
现代诗只有短短一百年时间,表现方式和语言,还在探索之中,但我手写我心,我为人民鼓与呼,表达人民的心声、快乐和疾苦,大方向是不会错的。
这一段时间,我读了三首诗,一个写(作者)长期做慈善义工的心路历程,起初她是个人奋斗,后来升华到为众生服务,在这样漫长的过程中,融入团结友爱的慈善团体,体会到快乐,因此不再感伤,不再感到孤独,这是作者真实体验,现在我再重新读一遍,仍然有深深的感动。
芷 菡的诗歌《阿花》,写街道办工厂厂长、街道主任、如今已经九十二岁的阿花婶婆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她积极、努力地工作、生活,在为他人服务中,保持了健康、得到了长寿。
风语者的诗歌《废品回收员》,写农民进城后,在城市生活多年,以捡垃圾为生,依然是城市边缘人,诗歌写出农民进城后的心态和困境。
我、阿花婶婆、拾荒者,都是底层之人,描写他们的生活,也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事情。
诗人应该写自己风格的诗歌,为人民写作,至于时代选择谁做它的代言人,或者说诗人为什么会被社会承认或者淘汰,都不是个人能够强行干预的,很多的虚名与盛名,受时间激流的冲刷,归于平淡和虚无,诗人能否成就自己的理想,都是大时代的选择、有自己的因果在里面起作用。
2022年7月16日____7月19日
2023年5月5日____5月22日13:05
封面插图:王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