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 樱花盛开的季节》
文/陈慧飞(笔名芳菲)
樱花和桃花,乃三月的物语。在阳光倾城,风的坐标中,妖娆的使者们,无不翩翩起舞,花开荼靡。

最是樱花绚烂的季节,贵州平坝万亩樱花园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游客,而故乡的明清古巷,同样吸引游子、游客的纷至沓来。
相约三五好友,在月明楼下汇合。携一把油纸伞,翩跹地撑开青砖麻石叠印的江南古巷时空。

从旧时的海员俱乐部经红柱雕梁翘檐的“永乐清平”牌坊,永清街铁匠铺的叮当、同忆楼金号的斑驳、魏公庙的香火。雕花棂窗漏下的细碎日光,松木方桌旁茶客的侃侃而谈。那些跳房子的童谣、挑水佬追逐顽童的戏闹,将儿时的记忆打翻,在明清古巷的时光里忽明忽暗地闪亮。
经郭家大院折到玉陵坡古民居,好友乘兴将油纸伞的春天打开,婀娜多姿地穿越于青砖镶嵌的深巷,一步一回头。游客不断流连于古巷的麻石路,翘首搜寻着古巷城墙的每道褶皱里藏着的夏蝉冬雪和祖先们斑驳的人生故事。

月明楼左邻益阳大码头,右邻青龙洲,东有海员俱乐部,后拥王家大院。旧楼兴建于1959年,是一座苏式红砖的两层建筑,位于资江西路与将军庙巷交叉路口的西南角堤坡上,乃20世纪60-90年代最著名的饭店。那句“河里洗澡庙里歇,月明楼恰饭最聊撇。”至今耳熟能详。

新月明楼位于古巷街区最高点,总面积1400多方,屋脊高度27.60米,横跨永清正街,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如一道固诺金汤的城池。站在观景层,可将新街区及莅临资江的风光悉收眼底。

月明楼翘檐垂挂的铜铃,在三月的和风里舒展摇曳,和韵出一曲前世今生的清音发出一阵阵细脆的韵律。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似将先辈们前世未写完的歌谣,揉碎成资江河畔漫天飘舞的诗句。

这些被年轮打磨的老街铁匠铺、魏公庙、玉陵坡古民居、同忆楼、王家大院、郭家大院、益阳老茶馆、月明楼,正继续沿着青石板路以及后续的图腾一直延伸下去。站在三国文化的走廊里,忽然听懂这串串摇晃的风铃,原是那些“排古佬”“宝古佬”弹奏给这座崛起的城郭新的琴音。

记得父亲曾说过:益阳三堡街,是移民“宝古佬”和“排古佬”的聚散地。原以为这两古佬是对外地人和放排人的戏称,后来才知道:宝古佬是汉族湖湘民系的一大分支,聚集在邵阳、娄底、益阳上游一带。“宝”指宝庆地域。“古”意味着邵阳历史悠久、民风强悍。“佬”指的是成年男人。同时“宝古佬”是“呷得苦”的世人精神。

同治年间,魏公从宝庆驾排下来,路经益阳码头时不停下来交货给加工厂,加工厂请祭师作法,用扁担将魏公的木排钉在江心。魏公则以轻功跃上岸,在祭师肩上拍了七下,导致祭师中招。祭师为自救,让妻子将其蒸七七四十九天,但因妻子提前揭开蒸笼,祭师最终化为污泥,而魏公因最后五根木头获救。于是,魏公凭借自己的法术也留在了益阳三堡,被人们称为宝庆排古佬魏公。后来,人们把在青龙洲放排为生的称为“排古佬”。

流连古巷的石级,历史的天空下,古巷城墙的旮旯里都藏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故事,也仿佛藏着尚待拆封的黎明等着我们去阅读。
三月的花讯掠过资江时,樱花与桃花正在古巷檐角生出细细的青芽。麻石路上,当代屐痕与先民草鞋的拓印交织,那些被铜铃摇碎的往事,终将在往后的每个三月,随着新生的花瓣拼凑成明清古巷又一张新的名片。
202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