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诗 《永恒的母子情》
———写在2025年清明节
作者 花卉再开
母爱三春晖,
今有杨开慧,
三子连母心,
天上人间随。
月有盈满亏,
人有别离碎。
泪目忆往昔,
霞姑魂兮归!
1950年,毛岸英带着父亲毛主席的殷殷嘱托,
回湖南长沙给外婆祝寿,
并给母亲杨开慧扫墓。
母亲土坟的石碑前,
岸英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这年初冬,
岸英也壮烈牺牲于朝鲜战场上,
追随着母亲的英魂而去!
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
母子二人牺牲的年龄,
竟然不相上下,都是二十八九岁啊!
2008年12月,
主席的二儿子毛岸青夫妇俩的灵柩,
也魂归故里,
他们与大哥毛岸英的衣冠冢,
终于在生离死别的78年后,
与母亲杨开慧团聚了!
想起那著名的母子三人合影,
两位游子在艰难坎坷,栉风沐雨中创荡多年后,
最终兄弟俩又长眠于 母亲身旁 !
“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这是杨开慧临刑前的铿锵誓言,
如今这盛世中国,如您所愿;
如今这兄弟二子,伴您左右。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如果开慧妈妈泉下有知:
在欣慰泪飞的同时,
或许有个惆怅遗憾:
眼前,唯独缺了她的小儿子岸龙。
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
作为共产党人的母亲,杨开慧,又何尝不是呢?
十指连心,三个儿子,
哪个不是她的心头肉?!
今天的我们何等的幸运!
今天的孩子何等的幸福!
在毛主席老一代革命家
披荆斩棘打下的新中国江山下,
在他老人家的福佑润泽下,
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70多年 !
可是90多年前,
主席的三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
他们幼年,所遭遇的苦难、悲伤、蹂躏,
在今天的孩子看来,
无疑是天方夜谭:
跟着母亲坐牢的血雨腥风滋味,
长子岸英饱尝过;
豺狼的“恩赐”,封建的株连,十足的法西斯,
他们煎熬过;
妈妈慷慨赴死,母子天人永隔,永失母爱,
他们心碎过;
小小的兄弟仨相依为命,
流浪街头,吃遍人间辛酸苦辣,
他们忍受过。
他们是千百万个革命先烈后代遗孤,
在黑暗岁月中的真实写照 !
1930年11月14日,
一个风急天高的夜晚,
长沙板仓的乡亲们,
悄悄地为杨开慧的遗体入殓时,
三岁的小儿子岸龙不知怎么知道的,
突然从屋里跑出来,
挣脱开大哥岸英的手,拼命地爬上棺木。
小嘴巴嘟嘟的嚷着,哭着,
“我要找妈妈,我要和妈妈一起睡!”
“我要和妈妈一起睡!”
在场的乡亲们,看到这一幕,
无不酸楚万分,潸然泪下!
或许小孩子是有心灵感应的,
虽然杨开慧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陪伴孩子的时光也越来越短。
但在三岁的岸龙印象里,
这躺在棺木里的,
就是他的妈妈,
就是一直爱着他的、保护着他的妈妈!
风萧萧兮易水寒,
湘女一去不复返!
从清水塘到棉花坡,
霞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风华正茂的29岁!
倒在了她挚爱的故乡土地上!
“自古忠孝两难全”
在血雨腥风的恐怖环境下,
一个弱女子,上对老母,下对儿子,
杨开慧愧对,内疚,
对于征战远方的丈夫毛泽东的安危,
更是牵肠挂肚,朝思暮想。
正如她日记上所说
“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
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但是,她更是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
家国情怀,理想信念,
对丈夫毛主席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追随,
激励她和其他革命先烈一样,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诠释着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忠诚与担当!
这永恒的母子情,伉俪爱 ,
足以憾天地,泣鬼神!
霞姑!归来兮,
你是潇湘的优秀女儿;
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之花;
更是一位母爱似海,坚强如钢的好妈妈!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