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历史上的三次分县
先秦从蓝田分出芷阳县以后,以后蓝田又经历过三次分县。
第一次分县在北魏。
北魏神䴥四年(431),划杜县、长安、蓝田三县毗邻地置山北县。山北县治在今长安区引镇一帶。时蓝田汤峪和库峪河之间地区被划入山北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罢郡,并蓝田入灞城县,县治今临潼区韩玉村。蓝田县第一次被彻底取消。
太和十一年(487),复置蓝田县,划灞城、山北县部分地入蓝田县,属京兆郡。蓝田县基本上又恢复了秦汉时的规模。县治应在旧处。
永安三年(530),置蓝田郡,以韦彪为太守,辖山北、灞城、杜陵诸县。旋废郡复县。
秦汉后蓝田县的第一次分合延续了大致一百年。
第二次分县在北周。
北周天王元年(557)割京兆之蓝田,置玉山、白鹿2县。又置蓝田郡以辖之。次年起移蓝田关于青泥故城侧,改名青泥关。
玉山县辖今蓝田的九间房镇、灞源镇、厚镇、玉山镇及渭南市临渭区靠近蓝田北岭的部分地区,玉山县治距县东二十五里,在今县东川靠近玉山一带。
白鹿县包括今白鹿原安、巩、孟三镇及县西南石门谷、苦谷流域及岭南部分山区。县治在安村一带。
建德二年(573),省蓝田郡,复蓝田县。并废玉山、白鹿二县入蓝田。是年移治峣柳城(即今县城)。改青泥关曰蓝田关。
第二次分县延续了16年。从第二次分县的情况看,蓝田老县城很可能不在白鹿原的孟村一带,而在县川的故京一带。否则分县后不必将白鹿县城移于安村,维持在孟村一帶即可。但也有一种可能,孟村的老县城不能满足需要,需要搬迁。
第三次分县在唐代。
唐朝武德二年(619)分蓝田为白鹿、玉山二县,玉山县治离今县城四十三里,在原九间房镇大寨村。翌年改白鹿县为宁民县,县治汤峪石门村。
贞观元年(627)废玉山、宁民二县入蓝田,隶于京兆郡。
第三次分县一共延续了8年。该次分县的一个结果就是许庙一带也有了玉山的名字。
从此以后,蓝田及其治城一直保持稳定,县治一直维持现址。
从历史上看,蓝田属于关中最早设置的县之一,长期属于京兆府(郡),故贾岛称第为"京兆第一邑"。改开后,县改区大行,蓝田稳如老狗。有人说,像蓝田这样长达两三千年保持不变的县很少见。这并非什么值得自豪而是应该悲哀的事情。它恰好说明了,蓝田县就是个没有多少肉的鸡肋而已,所以没人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