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村官张喜魁
文/沈五群
上 篇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我与文友张清亮相伴,慕名前去邢台历史文化名村西北留采风,有幸与前任老书记张喜魁相识。
中等身材的张喜魁,上穿黑夹克,下穿黑裤子,脚踏一双千层底的黑布鞋,浑身上下朴实无华,完全是一位普通农民的日常穿着。他那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镶嵌在古铜色的瘦脸上,憨厚朴实的个性轮廓一目了然。
热情似火的张喜魁,放下繁忙的手头工作,亲自陪伴着我们俩,先后走进村史馆、奇石馆、书画一条街、秀才巷和优秀人才学历榜上墙公示街等民俗文化基地参观,顿时令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倏地感动在心而由衷佩服。
坐在北街那株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我们俩小憩片刻,便紧跟老支书稳健的脚步,缓缓走近村口那座巍峨高耸的特色牌坊,顿时眼球一亮,灵感喷涌而出:
啊!这座雄伟壮观的地标性牌坊,矗立在进村北口,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为遐迩闻名的西北留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入口标志,更是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
站在魅力四射的牌坊下,说起家乡文化建设的美好现状,喜不自禁的张喜魁口吐莲花:
我们西北留村,隶属邢台市信都区,现有户籍人口4843人。村内主要街道有7条,系邢台古城西南部有名的大村之一。
自古以来,这里薪火相传人心向善。村民们互帮互助,共建美好家园,从而形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宜居环境。
该村拥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占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环村路与滨江大道、邢都公路相连,构成一幅交通便捷、经贸繁荣、碧水蓝天、前景喜人的发展蓝图而魅力四射!
恋恋不舍分别时,张喜魁送我一本精装版《西北留村志》留作纪念。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同庚文友张清亮告诉我,西北留村村史馆、优秀人才学历榜、村口牌坊等文化兴村的特色成就,全是张喜魁的得意之作。从他精心策划设计,到他力尽洪荒摸着石头过河,再到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一串闪光的足迹,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有口皆碑的成功。
在这光彩照人的业绩背后,老支书张喜魁付出了多少心血,洒下了多少辛勤耕耘的汗水,虽说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考量,但村民们的心里都清楚,西北留文化兴村的声名鹊起,多亏他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尽义务!
例如创建书画一条街,老支书张喜魁协助村双委,书法协会,从前期策划、中间参与和后期宣传,都付出了大量精力。诸多书画爱好者,饱蘸心血纵情挥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热心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增砖添瓦,大显身手描绘出千米书画墙,从而使西北留书画一条街异彩纷呈,韵味十足地成为一道独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例如撰写《西北留村志》,张喜魁亲自牵头成立村志编写领导小组,把这一项历史赋予艰辛而光荣的浩繁工作,纳入村双委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一抓到底。
尤其是他勇挑重担亲自任主编,挑选精兵强将夜以继日,翻阅档案搜集资料,在认真审核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拟定目录分工合作,历经磨难写出村志初稿。紧接着,他便多次召开研讨会,逐字逐句审核每一章每一节,反复推敲修改,定稿后再反复审核,严格把关,终于使村志在本地率先付梓。
毫不夸张的说,这套大气磅礴的大16开版本、厚达300多页的村志,字字句句图图表表,无不是他殷殷心血孕育而成啊!
我相信文友张清亮的肺腑之言,我感谢张喜魁的热情款待,还有他谈笑风生的特写镜头历历在目,从而使一个儒雅的村官形象,渐渐清晰可见耸立在我的内心深处。
闲暇之余拜读《西北留村志》,发现这部非同一般的村志图文并茂,整体框架布局恰到好处。精美的设计印刷,更为其增色添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编张喜魁在长达六年的编撰过程中,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终于美梦成真,使其成为西北留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也是西北留村展示沧桑巨变的发展史,更是西北留村彰显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奋斗史!
偶与文友侃大山,说起村志编纂一事,快人快语的文友口吐质疑:
“村支书冠名一部村志的主编,名正言顺本无异议。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个日理万机的村支书,真的能静下心来舞文弄墨,真的会亲自执笔撰写村志序言?”
对此我不置可否,心中自然疑云缭绕。
实话实说,我从事业余写作数十年,尝试诸多题材的文稿采写,从而在业余时间走访乡村,断不了与村官们打交道,甚至替他们捉刀代笔。当然我深知村官们确实繁忙,天天要面对上头千条线的催查,作为下头一根针的忙碌旋转,可说是力不从心难以应付,那里还有闲心捕捉灵感挥毫呢?
听罢我推心置腹的倾诉,通情达理的张清亮微微一笑:
“喜魁的写作能力勿庸置疑。
我曾是他的班主任,可说是看着他长大的。
张喜魁从小就有天赋,他爱好广泛有悟性,舍得吃苦下功夫,不论干啥都喜欢拔尖夺魁。
因此他干一行爱一行,身后的足迹总是闪闪发光一一
他曾当过民办教师,因工作出色抽调进乡政府。后来他扎根乡村基层,一干就是30多年。令人感动的是,张喜魁在西北留这个赫赫有名的大村里,持续连任两届党总支书记,从而使村域经济稳步驶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文化兴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功,先后在2017年入选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荣誉称号,在2018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认定为省级农村文化礼堂的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
与此同时,张喜魁个人也多次荣获乡镇优秀共产党员、信都区好人等多项荣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论干什么工作,喜魁总是亲自动手用心来做,以身示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善良朴实的他以诚待人,情系村民掏心掏肺,在发展村域经济中重视文化兴村,因村制宜创办村史馆、档案馆、村民文化活动大院、书画一条街、优秀人才学历榜上墙。并牵头组织编纂《西北留村志》《留住乡愁》《张氏家谱》等书籍。
在张喜魁的热心倡导下,每年金秋开学,西北留村都要为考上大学的学生颁发奖金鼓励,从而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为人难买背后赞。张清亮老师发自内心的背后夸赞,顿时让我对张喜魁刮目相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年过花甲的老支书,居然在退居二线后迷上了文学创作,并接连不断在网络平台及市级报刊发表,一时好评如潮。与此同时,他凭借着朴实无华的文笔,蘸着日常生活中的汗水,把身边的人和事描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把浓浓的乡情乡愁,刻画得深入浅出,别具一格。因此。他一跃而起加入邢台市、区作家协会,被推荐为信都区作协常务理事,并破例成为邢台市和信都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接着被任命为信都区老科协会副秘书长。
综上所述的一个个惊喜,自然出人意料之外,自然令人惊讶不已。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太行泉城万象更新。在这欣欣向荣的早春时节,张喜魁亲自驾车奔波20多里,为我送来了他刚出版的散文集《乡情悠悠》,更是令我感动不已。
《乡情悠悠》的书名,由著名书法家林新学题写,由著名作家郝永渠作序。这本印刷精美的散文集,共分悠悠情思、乡间岁月、邢襄风情和心灵感悟四大篇章,总计精选作者美文78篇,计14多万字。
仔细阅读张喜魁的新作,一篇篇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美文,令我目不暇接。瞧这《烛光里的母亲》和《老歪叔的幽默趣事》,看那《俺村有个优秀人才榜》和《书画一条街》,听听《一潭老泉》和《七里河百泉故事》,感悟一下《我与太阳结上了缘》和《让彩礼回归于礼》,还有那《军民情深结良缘》、《邢台好南关与西北留》、《洗车聊天说婚礼》等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美散文,无不构思新颖,无不朴实无华,无不感人至深!
近日来,我持续半月打开《乡情悠悠》慢慢咀嚼慢慢品味,从而与浓浓乡情融为一体。
掩卷沉思,倏地对儒雅村官张喜魁敬佩有加,颇有感悟:
他之所以干一行爱一行硕果累累,是因为天生善良的他,妙把先天天赋和后天勤奋巧妙结合,全力以赴踔厉向前,这才水到渠成使其美梦成真!
作者简介: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现年71岁。原在企业和旅游局工作,现已退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太行追梦》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