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梨花开
文/杨兰慧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我有幸生长在高原上这片绿意盎然的县城,这里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给人一种抬头似高原,低头似江南的美感。这里也称为“高原梨都”,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这里有许许多多百年老梨树,树冠高大,叶繁枝密。每到春天,一撮撮的梨花挂满枝头,芳香四溢。梨花之美,洁白无瑕,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明眸皓齿,肌骨微丰,如同那落人凡间的仙子一般楚楚动人。这里的整个春天都融合在她那柔情初开的单纯青涩中。
漫步在高大的梨树下,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春雨轻抚着花枝,花瓣不甘寂寞地从枝头缓缓飘落,仿佛是大自然最美的舞者,使我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花与雨的美丽中,我的思绪不经意间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个春天。
那年正是我初二的下半学期,校园里满树繁密的梨花,洋溢在春的柔波中。有一天,班里来了一位面目清秀,羞涩含蓄的女老师,她说她是一名大学生,是来实习的,名叫李花。这名字映衬着校园内一大片梨花,面带灿烂笑容的她与竞相开放的梨花多么的相吻啊!李老师总爱笑,嘴角深深的酒窝很迷人。那时我数学成绩不太好,李老师在课后经常辅导我,渐渐地,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自然而然也进步了许多。
每当放学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时常围绕在老师的宿舍门口,表面上是找老师解决难题之惑,其实是喜欢和老师多呆一会儿。那时的学习是很枯燥乏味的,每当我们牢骚满腹、厌学情绪高涨的时候,李老师总是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到落泪,激起我们奋发读书的勇气。她与一树芬芳的梨花很相似,时刻点燃着我们散漫的灵魂。
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得知李老师家境贫寒,父亲偏瘫,常年吃药维持着生命,母亲为照顾父亲,只能在家里干点农活。她大学的生活费也是母亲抽空在家附近打点零工挣来的。她还有一个弟弟,那年也十六岁了,因父亲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里欠了很多债,弟弟初中毕业就跟随她叔叔到牧区修房子打工去了。李老师说她现在快毕业了,担心不好找工作,但她一定会努力的,不会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对李老师的了解更多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随身都带着一本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每到一处的具体情况。记得有次去植树的时候,校主任需要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我们对此感到好奇。但李老师下班后每家每户地走访,在她的记录本上写了很多条意见,回到宿舍她一一整理出来提交给校主任,真为她的这份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所感动。
与李老师的相处,我们总是快乐的。她是那么乐观,那么的勤奋,心底是那么的善良,也正如此,我对她是记忆犹新的,她的一举一动至今沥沥在目。
那一年,我考上了高中,李老师的实习期也满了。
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她,她说她要去玉树州支教了,二月底就要过去。他弟弟在打工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脊椎扭伤严重,以后不能干重活了,现在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
那天,我送李老师到车站 ,她背着一个硕大的行李,远远看起来比她高出了许多,像是快要把她压倒了。她是从家里带了棉被和褥子,这样到那里就少花点钱。在上车的那一瞬间,她朝我挥手,眼里充满着悲伤与自信。初春的寒风还是很刺骨的,她那甜甜的笑容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一样,带着几分羞涩,也带着几分眷恋与希望......
人生如果继续这样一路欢笑那该多好啊!可是命运就那么不公啊!李老师在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离开,因为太突然,她的同事们记得最后见她的那一刻她正在河道边接应放学回家的学生。
梨花如此娇嫩,怎耐风雨无情!
是老天在嫉妒她的美丽与善良吗?
一次送别却成为了永别。
花样的容貌,花样的季节,却放下了所有的美丽。
梨花堆雪,看不尽的艳丽灿烂,诉不完的悲情离殇。
春雨兮兮,流不尽的喜怒哀乐,看不透的尘世彷徨。
不知为什么,抬头看着漫天的梨花,总想起曾经美丽的李老师。那粉嫩的花瓣、淡淡的芬芳、不带丝毫的尘杂,那不正是花季少女的模样吗?
满树的梨花缤纷了整个春季,清凉了一个夏季,也带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季。我想,这每一棵硕大的梨树也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吧?如果这其中的一棵是可爱的李老师所变,那么请听我说:梨花,你尽情的怒放吧,这一世没有灾难,没有离别,也没有牵挂。梨花,你尽情的绽放吧,这里只有欢歌笑语,只有根深叶繁,只有繁花似锦和硕果累累。
这一世你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女神,亲人至上的爱神,也是我们心中的幸福之神。
作者简介:
杨兰慧,一个就读大二的本科生,爱好文学。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