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方明元
1.秋实:本来春天是来得早的。因为今年冬天的持续寒冷,连绵瑞雪,挡住了乘兴而来的春天的步伐,冰冻时间显得特别地漫长。
夜里灯下独坐,听着怒吼的朔风,楼房的门窗震动得叮咚作响。我觉得身上心里几乎没有丝毫的暖意。一个冬天下来,一切的快乐、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2.雯煜:我渴望春天,安慰自己“耐心等待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是,春天的步伐是挡不住的。经过几天太阳的照耀,冰雪开始融化,严寒开始消失,气温开始回升。春天虽然姗姗来迟,虽然还有点春寒料峭,风雨交加,可它毕竟是春天。
记得小时候,每当看到河边柳枝吐出嫩芽,田野里透出绿油油的青草,就不再理会父母亲“春捂”的教诲,迫不及待地脱去棉衣,让春风尽情地拂去穿得臃肿的身躯。那风是暖暖的,令人陶醉。
3.晨光暖阳:春为一岁首,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冬眠的草木,如梦初醒,发芽,长叶,嫩绿新翠,生机盎然。春天,风和日丽,柳绿桃红,莺飞草长,鸟语花香,蕴藏着诗情画意。人们喜爱春天,不仅因为它万木葱荣、五彩缩纷,而是因为它又一次给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
当然,春天也会有令人烦恼的时候,它乍暖还寒,忽晴忽雨忽风,变化无常。春困、春愁、春怨,不正是古诗中常常提到的吗?如果遇到不绝的春雨,路上的行人恐怕会“断魂”的。但是,这与它带给人们的希望相比,毕竟瑕不掩玉。
4.涛声依旧: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推崇一个“早”字。凡事都要早谋划,早动手。民谚说:“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一个春。”春争日,夏争时,百般宜早不宜迟。猪年悄然而至,我们更应该要只争朝夕,说干就干,少说多干,埋头苦干,为连云港“后发先至、高质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正月一出,农民们就收起玩心,开始平整土地,购置农具、肥料和种子,进入了春耕的大忙时节。对于农民来说,春天孕育着梦想和希望,意味着汗水与付出。一年的收获,就在于春天的辛勤劳动。在那块冬闲的土地上,农民可以播种一切,只要不辞劳苦,勤于耕耘,秋天就会获得五谷丰登,累累硕果,享受丰收的喜悦。
5.月光如水:春天是旅游的季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欧阳修的“南国春早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吴维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域”,为我们描绘了古代人们踏青春游的喜悦心情。
踏青春游,既能获取历史文化知识,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是一项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适中的温度,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充足的紫外线,清新的空气,为我们踏青春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这对刚刚走过严冬的人们来说是大有益处的。我们应该漫步在田野之中,徜徉在山水之间。
6.媛子:人的一生也有四季。年轻就是春天,一生有多少作为,就看年轻时能否吃苦,辛勤耕耘。有些年轻人是不明白这一点的,就像孩时游戏春天一样,不少年轻人在游戏青春。“我拿青春赌 明天,何不萧洒走一回,”这成了当今社会的时尚。网吧、歌舞厅成为年轻人虚度青春的好地方。
其实,人生四季与自然界的四季不同,它一去不再复返,人们只能拥有一回春天。把握不住这个机遇,中年的时候就会后悔连连。
7.潘旭东:也有一些年轻人不想像父辈那样吃苦耐劳,他们崇尚金钱,贪图享受,不愿意坐冷板凳,懒得灯下夜读,就想急于收获,就要向社会索取“免费的午餐。”他们太早熟了,几乎想要跨过人生的春天。待到秋天来临时,他们又会有多少收成呢?
春天是有趣的。不脱嫌热,脱后嫌冷,此乃春天;不送不安,送后不廉,此乃春节;不看失落,看后失望,此乃春晚;不乘难归,乘后难受,此乃春运;不炸不脆,炸后不腻,此乃春卷;不吹嫌闷,吹了嫌晾,此乃春风;不睡不困,睡后不醒,此乃春困;绿色也是它,红色也是它,此乃春色。先看是季节,再看是历史,此乃春秋。字面是太阳,意思是母恩,此乃春晖。
8.小蔡一碟:连云港的春天忽冷忽热,有点短暂,可再短暂的春天,也还是春天,我们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新蕾,我们可以看见绿色这个大自然中最基本的色调,而没有这绿色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运动……
连云港的春天短促得仿佛白驹过隙,只一次,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我终于明白,春天不是供人欣赏的山水画,而是给人以创造未来的机会。春天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我愿春天的时间再长一点。
车 过 零 丁 洋 (原文)
作者:方明元
1.老革命:.我曾经多次到过高山大海草原湖泊等自然景区采风,却从未到过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因兵被被俘坐船经过的零丁洋,那时它默默无闻。一首《过零丁洋》的千古名诗让零丁洋名闻遐迩,令人向往。我多少次在梦中追寻,但都无缘踏足。2024年金秋10月下旬的一天,丹桂飘香,我在赴创新之城深圳参加第八届“港澳杯”《中国最美游记》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之后,随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100多人赴香港澳门采风,有幸乘大巴车在港珠澳大桥经过。心仪已久的零丁洋,前世有缘换来今生一世的回眸,有了深深的沉思。
2.张丽:当我得知港珠澳大桥下面就是零丁洋的水面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放眼望去,它位于洙江口外,呈喇叭型,连接南海的广阔水域,北起虎门,南达香港澳门。随着大巴车的缓缓行驶,零丁洋的壮观一览无余,海面波涛汹涌,远处水天一色。沿途高楼大厦与田园风光交织,现代化的气息与大自然的宁静和谐共存。我没有去过惶恐滩,但我从书本里知道这滩是珠江18滩中最险恶的一个。我没有去过零丁洋,但我晓得从零丁洋的名字得知文天祥经过这里时是多么的孤苦伶仃。我如今走在零丁洋上面,终于迈步在这片盼望已久的梦想之地,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零丁洋的每一滴水都在激荡着历史文化的光芒。
3.冰雪彩霞:随着大巴车走下港珠澳大桥,我任凭记忆的骏马恣意奔跑,刹那间自己穿越了700多年的时空隧道。文天祥(1236年-1383年)自号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元民族英雄,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1275年,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文天祥散尽家财,募兵抗元,屡败屡战,在江西失利后败退广东。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将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当时宋少帝在张世杰、陆秀夫的保护下住在海上崖山,张弘范多次逼迫文天祥修书招降张世杰、陆秀夫等人,都被文天祥严厉拒绝。
4.缘来是你:为了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文天祥文思敏捷,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诗“辛苦遭蓬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场交给张弘范,以诗明志,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绝句,至今还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囚禁的四年多时间里,元代皇帝忽必烈多次以高官厚禄引诱。文天祥只要愿意就可以位居丞相,享受荣华富贵。但他不为所动。“我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丞相,哪能侍奉他姓之人?愿赐我死就满足了”,表现了文天祥忠君爱国的高风亮节。
5.牧歌:零丁洋自古以来就是百舸争流的重要航道,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写诗与梦想的地方。《过零丁洋》这首诗通过直接表达情感和叙事来表达诗人的心境和志向。诗中描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和视死如归的决心。这首诗以其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宁死不屈的崇高风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饱含深情与壮志的诗篇,好似一股清流,穿透我内心的喧嚣,让我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受到了那份坚定不移的忠诚与无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表。”这是全诗的高潮与点晴之笔。在诗人看来,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和责任感。因此,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这份信仰和责任,让“丹心”永载史册。
6.苏红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海防重镇,再到现在的港珠澳大桥,兴建粤港澳大湾区,零丁洋不仅见证了晚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而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与辉煌。特别是那气势雄伟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既舞动着国家的强盛之梦,又承载着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这片曾经弧悬海外的水域,如今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零丁洋的巨大变化,正是国家加快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加快伟大复兴的缩影。这里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也有未来的希望。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是对时间的低语,讲述着历史与未来的故事。
7.逗号:当大巴车离开港珠澳大桥时,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与爱国是最重要的道德标准。5000年来忠诚与爱国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汹涌澎湃。历朝历代仁人志士都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已任,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使中华民族虽经劫而长盛不衰。中华民族文天祥以身作则,拒绝投降,宁死不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有忠诚与勇气的民族英雄。《过零丁洋》一诗读后让人豪情万丈,荡气回肠,尤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赞歌。
8.伊岚:夏明翰同志的“砍 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绝命诗。扬超同志就义时朗颂的“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需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的言志诗。吉鸿昌烈士就义前用树枝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死,抒发了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的忠诚,可以使顽石点头,匹夫起舞,山岳致敬。在当今充满挑战、全球化、多元化交融的今天,文天祥不计个人得失,忠诚祖国,不怕牺牲的大畏英雄气概,仍然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需要的精神支柱。
9.徐静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名句,至今和将来都会在中华大地悠悠传唱,成为激励人们居安思危、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励志名句,它像一颗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车过零丁洋虽然时间很短,但记忆长存。写零丁洋游记,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录,而且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成长的见证。在这片浩翰的海面上,我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忠诚爱国的重要性,也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零丁洋因为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而响誉文坛,它将鼓舞着我砥励前行,成为指引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