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深入研读了孟国泰先生所著《高快学习方略》中的六大“想一想”:一、跳出框框想一想;二、四面八方想一想;三、由此及彼想一想;四、虚实结合想一想;五、颠来倒去想一想;六、换个角度想一想。
此番学习,不禁令我回想起自己的师范生活。作为1990级的师范生,我在二年级时接触到一门名为《创造思维写作教程》的校本课程。这门课程由时任副校长的贾志清老师亲自授课,每周一次。贾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题。他善于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随后让我们各自列出提纲再进行交流。贾老师的课堂氛围总是异常活跃,他将这门原本不列入考试的校本课程讲得生动有趣,彻底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无所谓态度。如今想来,这不正是六大“想一想”中的“颠来倒去想一想”和“四面八方想一想”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吗?而且,贾老师还会在列好提纲后,进一步指导我们如何写作才能更吸引读者,这无疑是对“虚实结合想一想”的巧妙运用。
除了这门课程,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数学辅导班,这可以算作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每周一次,由杨春老师授课。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小学数坛漫思录》和《少年数学竞赛指导》。这两本书的内容既非高中同步数学知识,也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奥数。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从不同角度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那一年的全国中师数学邀请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正是运用了“跳出框框想一想”“由此及彼想一想”和“颠来倒去想一想”的方法。
三十年前,我的母校在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选修课的设置上,从教材的选择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展现了极高的教学水平。这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育。那时候培养出来的中师生,不仅学习能力强,工作能力更是出类拔萃。
这些教育理念与我今天读到的孟国泰先生的六大“想一想”高度契合。我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示。
青力点评
此文以读书分享的形式,巧妙地将个人师范生活经历与孟先生的六大“想一想”学习方略相结合,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反思深刻,既体现了对过往经历的珍惜,又表达了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富有启示意义。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