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太白金星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人至中年:在诗词中寻味人生
作者/不负韶华🇨🇳3.27
人至中年,仿佛站在人生的分水岭上,对诸多过往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别样的情怀。此时,我们常愿饮下李白那豪情万丈的酒,在他的诗意里,感受那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与奔放,让心灵挣脱尘世的些许束缚,于自由与不羁中,寻得片刻的畅快淋漓。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豪情满怀,我们也需看开杜甫所经历的愁绪。知晓人生的苦难与艰辛,理解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背后的忧国忧民,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悲叹。从他的愁里,学会珍惜当下,明白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我们还可欣赏苏东坡笔下那澄澈皎洁的明月,体会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以及在月圆月缺间所蕴含的豁达与超脱。在人生的起伏中,以东坡的心境为指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于缺憾里寻找圆满。
但对于王维的相思红豆,我们却选择敬而远之。中年的我们,深知相思之苦的沉重,那红豆所寄托的深情,虽美好却也过于炽热,怕一旦触碰,便会勾起那些或甜蜜或苦涩的过往,扰乱内心好不容易寻得的平静。
柳永的伊人旧梦,已然随着岁月的流转成为了尘封的往事。曾经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虽令人动容,可如今的我们,更倾向于把握眼前的真实,而非沉浸在已逝的旧梦之中,让回忆成为前行的羁绊。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沧海行云般的深情,也只适合在闲暇时追忆。它是青春岁月里一段刻骨铭心的印记,虽值得回味,却不应成为当下生活的主旋律。
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沉醉在白居易描绘的江南水乡里,一梦不醒。“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如画的美景,温润的风,潺潺的流水,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彻底的休憩。在这片水乡泽国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们可以细细品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同时,也想置身于王昌龄笔下的塞外大漠,在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阔场景中,感慨人生的豪迈与壮烈。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让我们意识到个人的渺小与生命的坚韧,从而激发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当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向往。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没有尘世的纷扰与喧嚣。在那里,我们可以忘却一切烦恼,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憧憬,已经让我们沉醉许久,许久……
中年的我们,在古人的诗词世界里穿梭,汲取着不同的人生智慧与情感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从容与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