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记忆》第三十三集
文/于淑芹 诵/梦锁清秋
我是命运的宠儿,也是磨难的经历者。我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进城的梦想。从一座不太出名的农村小镇伊通县伊丹乡走出来,进入繁华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虽然我的家乡不太出名,可我所工作过的“伊通三中”却是所吉林省有名的初高中连锁中学。有十八个教学班的中级学校。
我调来的“长春市六十二中”是所普通中学,只有六个教学班。初来上班,不了解学校的师资情况,领导班子的情况,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情况,对我都是陌生的,我必须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我在备课时,讲课时,必须给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我接的班是初中二年级语文。两个班课,还接任二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一九八六年的四月份,正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满怀信心的走进教室,看着全班四十多名学生,一张张精神抖擞的面孔,一双双期待的,炯炯有神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我问候之后,就开始我的第一课讲解。课堂上,同学们很配合,很活跃。以后的每天,我教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我战胜了许多困难,包括学生和家里的。
来自家里的困难是,我和丈夫两地工作分居。我带着两个未满十岁的女儿和儿子在长春市租房子住。买菜做饭,一切家务,有时自己和孩子吃饭不及时,就敷衍了。我多数都是顾学生,不顾孩子,乃至现在有时孩子还说起当年,总顾学生,不怎么管他们俩。我有些内疚,对不起孩子。亏待了他们。我的两个孩子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却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心里是有些酸溜溜的。亏欠了我两个孩子的爱。可我教的那些学生十分感激我。
他们毕业后,不忘来探望我。有的送来自家的土鸡蛋,我的班长周春艳,听说我病了,她妈妈让她给我送来了一筐鸡蛋,夏天,还送来她家种的豆角和茄子。
她都高中毕业了,还组织了三十多同班的同学带我去吉林市松花湖旅游。她和张静同学高中毕业,填志愿表,征求我的意见,我让她们都报师范类大学,张静就报了东北师大,她如愿考上了。周春艳就考上了四平师范学院,也考上了。现在周春艳是长春市八十三中校长,一把手。张静也是优秀教师。
还记得有一届毕业生,中考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南关区排名第二。那时语文满分是一百五十分,我们两个班级超过一百三十五分的学生有十五六个。其中有一个女生叫李艳清,她考了一百四十五分,只差五分没满点,听我们南关区教研组主任赵新中老师说,李艳清是当年的长春市最高分,中考语文状元。她高中毕业后也考的师范类大学,现在是东北师大附小的优秀教师。
还有男生李勇,是我在长春市的第一届毕业生班长,他几次跟我说:“老师,你讲课,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我们特别愿意上你的课,你教我们之后,我的语文成绩提高很快,我上高中了,高中的老师看我语文好,问我,你们初中的老师是怎么教你的?我就作了介绍,老师听了,啧啧称赞”!我听了李勇的话,心里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接班以后,学校的领导组织了老师听我的课。我清楚的记得,讲得是《井冈翠竹》一篇散文。我用红色粉笔写“井冈”两字,用绿色粉笔写“翠竹”两字,色彩鲜明的表现红色革命根据地和一片片葱茏苍翠的绿竹林,那蓊郁的景象,歌颂了老区人民和竹子对革命,对国家的贡献!下课了,学校领导还挺满意。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了。常常去家访,踏着几乎半尺深的大雪,到误课的学生曹庆,齐万群,张靖州等学生家,了解情况。也有时赶上下雨天。我寒来暑往的,上下班骑自行车上班,吃了不少苦。
我到二零零二年退休,在长春市,一共教了将近六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同学们,有的不忘当年上课给他们讲的《海燕》,那是高尔基的散文诗,还有刘邦的《大风歌》,贺敬之的《回延安》,鲁迅的《社戏》,《祝福》等著名篇章。我跟同学们都很受益。那时候,区里举行语文竞赛,一个学校选拔优秀生参加作文竞赛,有时是阅读题,有时作文,我们的同学都榜上有名。记得刘海英的作文《我的妈妈》获得“长春日报杯”一等奖,还发了证书,我也得到了一个优秀輔导教师证书!
往事有时历历在目,回忆起来感觉没有辜负党和老师的培养。没有怠慢自己的工作,可我的两个孩子和丈夫跟我吃了苦,受了罪。我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我的学生曹荣涛说:“于老师有个模范丈夫,下班总来接她回家。”那时候,学校没有打字机,我常常刻钢板,用油印复习卷子。下班也不回家,到很晚了,丈夫就来学校接我。我只要对得起这份事业就心安理得了!
我爱我的教育事业!我爱我的学生!我下辈子还要做个好老师!
2025年3月26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于淑芹,原吉林省伊通县人,一九八六年调入长春市六十二中,任语文教师。已退休。高级职称。爱好广泛,有文学,朗读,音乐,歌唱,养花,詩书为伴,花为友,喜欢太极拳和健身运动。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书苑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今日头条》《视频号》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2023年12月荣获《韶华杯》第六届全国诗词朗诵大赛三等奖。有二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