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大世界
——捧读李育善先生《商山草医录》有得
文/云蒙山人
秦岭最美是商山,奇花异草满其间。昔有四皓《采芝操》,今见赤子著新篇。捧读李育善先生《商山草医录》,不得不发出源于灵魂的赞叹——好一个真善美的大世界!
崇真者智。《商山草医录》是第六届柳青文学奖获得者,商洛棣花大作家李育善先生为秦岭山中的草药草医立传的大作,立体展示了秦岭南坡这块土地的真实场景、真实人物、真实生活。作者在《后记》中坦陈成书之难,“从动议到采访再到成书稿,用了四个年头。不是十年磨一剑般打磨,而是采访要预约医生,得等人家有闲空时间,再则,特殊时期,人跟人见个面也难,更别说啥采访了。”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作者采访的中医、草医七十多人,采访、写作都在周末,工作之余。育善先生以实事求是的“真态度”认真创作,切实做到了从民间来,从实践来,从典籍来。“该书收录了十六种草药,十大商药就在其中......一是这十种草药产量大;二是传统上形成了大宗商品,在西北地区很有名,质量也很好;三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商洛采集的道地药材样本,就是这十种。”
真态度决定高起点,《商山草医录》是一部严谨慎审的科学之作。
尚善者仁。《商山草医录》记写了60多位医术独到有成的中医,并具体记述了数种有流布价值的医疗验方和偏方。特别是占较大篇辐的医者回忆、患者亲历、观者佐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善理念”。正如谢有顺点评,“商山的草医 在秦岭的怀抱中,取于自然,疗治疾苦,顺应自然,呵护生命。商山的医与药承载了自然的大爱与悲悯,也是对另一种生命的呼应与唤醒。”可以说,商山中医、草医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贡献出了非同寻常的力量。贾平凹的先生有评,“作为商山中一种曾经的存在,他们对于商山医与药的发展历史,生命健康,文明进步,有重要意义。商山草医是商山生命最基本的守护者,他们散落在乡间,如尘埃,如救星,祛病除痛,以仁心济世,功莫大焉。采药人和草医人凭精湛技术、娴熟操作和创新探索,让无数病患与死神擦肩而过,和残疾”失之交臂”,他们的善心善举,感天地,昭日月,实实在在是功德无量。他们的优秀代表王家成参加全国第一次中西医结合工作会,并和敬爱的周总理多次“亲密接触”,就是实至名归的例证。
善理念引领好方向,《南山草医录》是一部弘德养道的人性之作。
向美者久。《商山草医录》专设《商山里的中草药》《中草药里的文学》等篇目,充分影显了育善先生的“美追求”。“草医、中医、中草药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绵长。育善老师以深厚的文学素养、深刻的哲学思维、精准的刻画能力创作出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能给人类以大爱——艾叶》就是这样的美文。“艾到处都能生长,一长就是一片一片的。它单茎,有棱,叶厚,有绒,头顶开花,是椭圆的。端午那天,艾味最浓,有香味。乡下人一早就上山,随手采一把,城里人也到城周边山上去采,也有前一天采回来的。端午节一早,有头脑的人把采回来的艾,扎成小把拿去市场,一把子也卖三五块钱。”书中所附彩色插图是画家陈明玉所作,共有金银花、丹皮、桔梗、丹参、人参、半夏、天麻、车前草8种,皆为色彩鲜艳、造型逼真、构图精心、题款精当的空灵之作,为整部书增光添彩。

美追求决定高品味,《商山草医录》是一部近善近美的艺术之作。
情系故土,爱满家园。怀着对商山草医的眷念和热诚,李育善先生这部《商山草医录》不仅为地方留下了一部志书,也为世界和文明的丰富性留下了一份样本。这部书里兼容着他的认识和见识,更体现着他的智慧与追求,展现着他的境界与情怀。
朋友,若有机会,请打开《商山草医录》,走进育善先生笔下洋溢着真善美的大世界,领略“秦岭无闲草,商山有高人”的大精彩!
(二0二五年二月,于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