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 乡村兴
文/吴淑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人才的振兴。
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担当乡村振兴的青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品德好,身体健,有担当,能吃苦。这就需要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政策,把学生培养成爱国爱家者、责任担当者、知恩善报者、诚实守信者、情绪稳定者、乐观生活者。
因此,做好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共育,助力学生成长,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家庭陪伴,让学生有“家”可归。
学生的成长,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得益于家庭教育。而当前,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现象。 学生逢年过节放假,无“家”可归,觉得自己被遗弃;学生心情压抑,没有亲人陪伴,难免情绪崩溃;学生有开心事,想马上分享给亲人,却无人分享,他们渐渐变得冷漠孤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高中了,年竛大了,不用陪读了。家长帮孩子入学报名后,就外出工作。孩子在校一学期、一年、甚至高中三年,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有的只是给孩子打生活费,买衣物。钱与衣物固然重要,但亲子交流、陪伴、关爱更重要。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需亲情的滋养。高中学生,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时期。他们有理想,也有迷茫;有抱负,有时也自负;有个性,也难免有偏执。他们追“星”,他们讲“范”,他们装“酷”,他们正值青春,他们正值人生花季。 在孩子努力拼搏又有点迷茫的青春年华里,需要做好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社团,让学生有“技”可学。
重智育也重心育,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乡村振兴培养合格人才。如今,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有的学生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有的体质差。社团活动是调节学生单调生活中的糖,是缓解学业压力的歌,是学生幸福的开心时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了自己喜欢的社团。羽毛球社团、乒乓球社团、钢琴社团,朗诵社团……操场上,学生们用力挥拍,羽毛球飞舞,你打我接,开心笑声传满了校园。社团教室内,唱歌的,弹琴的,吹笛子的,歌声优场,学生们脸上尽是开心与自信……有这时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生,他们活力四射,笑容灿烂,开心快乐,充满自信。而这些,在课堂上却难得一见。
但有的学校的社团活动,往往是慢热型的,也常常是们半途而废。刚开学时,学生们报社团,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但到学期中了,还没开展,或挂着社团的名,安排上文化课。学生们流露出失望的眼神,提不起精神。 “会玩的学生才会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玩开心了,高兴了,他们精神状态好了,何愁学生学习状态不好呢?

三、社会熏陶,让学生有“梦”可追。
开展县域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助力乡村发展。这些年,各地兴起了研学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去西安、延安等地研学。这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增长了学生见识。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外出研学旅行的同时,也应多组织学生在县域内研学,让学生全面、深刻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文旅等,从而使他们热爱家乡,树立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志向。例如,洛南文庙、汉字故里馆、伶伦馆、洛惠渠、花石浪猿人遗址等胜地,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意蕴丰富,有的故事感人……学生了解这些,既增加了地理历史知识,又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孩子的家乡自豪感,更加热爱家乡,从而树立将来振兴家乡的理想。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结合、多举措发力,就能培养“五育并举”的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才有德的青年,才能助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大发展,实现人才兴、乡村兴、家国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