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第99期(都市小景—之八)作者李增彦
说说老北京胡同里的那些事儿……
往事悠悠。
住四合院那年代里,院里的左邻右舍虽说彼此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像亲如一家人。
盛夏,在胡同里大槐树下纳凉聊天,隆冬西北风嗖嗖的刮,知己串门围在火炉旁,喝着老北京的茉莉花茶,吃着铁蚕豆和炉台上烤的又焦又脆的窝头片儿,聊着家长里短儿的事儿,屋内温暖,显得那么亲近。
当然了,也有时谁家有个不顺心的事儿,会吵起来。虽说家庭吵架,尤其是夫妻吵架,那是私人之事,可是那年月,全院的邻里们谁也没当成他人的私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儿,院里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们都走进家里进行“干涉”,正是大家的“干涉”,一场“化干戈为玉帛”,夫妻和好如初。
全院的人们谁也没把劝架当成功劳记在心上,很平常。
时过境迁,社会大踏步向前迅速发展。
从四合院搬进了楼房,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现实,一切条件都比平房优越无比。
生活拮据的日子翻片啦!社会大踏步地向前迅速发展。
而让人感到,条件越好,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反而到淡薄了。四合院昔日的亲情像电影一样,过去了,又像是做梦,追不回来了。
左邻右舍变成了独立王国,更让住惯了大杂院的大爷大妈们“劝架”的功能失业了,无法施展
如今听不见你哭我闹,看不见大动干戈的场面,蔫不出溜地一个活生生的家解体了。
等到搬家公司的汽车停在楼下,才让大爷大妈们“恍然大悟”,完喽!散伙啦!
当主人抬着一个大镜框放在汽车上的时候,大爷大妈们看着大镜框里写着苍劲的书法“家和万事兴”,一个劲儿的直跺脚,心里气的要喊出来,一拍大腿:“真他妈的糟蹋这五个字!”,扭头回家了。
大爷回家坐在沙发上想:“这天底下的家庭和谐可不是时髦的物质和平庸的包容,共同营造出来的气氛,而是人与人自然相处,相互理解。”是啊,过去人们常说把宽容看成是爱情与婚姻的真谛,如今眼前的事实证明什么,恰恰包容的是人的缺陷,而不是缺点,否则不会散伙,走上分道扬镳之路!
一个家庭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贫穷与冷漠结成联盟,才是家庭的不幸。同样,富贵也并不可喜,一个劲儿地追求或沉溺于物质享受,幸福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真正美满的婚姻,绝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屈服,而是共同屈服于深深的爱与高尚的情操。
据说,著名大剧作家欧阳玉倩与夫人竟然一辈子没红过脸。在文艺界传为佳话。这需要双方多么高的修养与理解啊!
当今的夫妻们能够做到像欧阳玉倩先生和夫人那样,恐怕是小脚老太太想登珠峰,下辈子见吧!
改革开放后,国人有了决定个人情感生活的更多自由,更是因为有了这个自由,才造成夫妻感情的世风日下表现出困惑,交灼或过分地挑剔对方(夫或妻),制造出偏激的举动
当今这个多元化充满着不平衡,充满了动态的社会,会毫无疑问地受到汹涌的冲击这种靠平衡,靠静态维持的家庭。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遵循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守住来之不易的家,夫妻之间要做到:
要用一双可爱的眼睛去看对方的优点。
要用优美的双唇向对方说出善美的话语。
青丝已去,白发染头。人生难说再相遇,珍惜现有的家庭,珍爱你曾经爱过的(他)她。调整好心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人生的前景总是美好的!
(2025.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