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先辈精神
谱写为民新篇
在蒲城县洛滨镇,有一座民风淳朴的村庄——蔡邓村。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宛如明亮的灯塔,照亮村庄前行的道路。以党总支书记张达锋、党总支副书记张拾全、党支部委员张安民为代表的干部群体,更是村民坚实的依靠,他们用担当作为和深情厚谊,书写着新时代的为民故事。
去年清明前夕,一份跨越60载的牵挂在蔡邓村传递开来。曾在蔡邓公社担任妇联主任、团委书记的老退休干部刘巧珍,52年前离开了这片奋斗过的土地,却始终难以忘怀蒙家坡大队团支部书记蒙清生为抢救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场景。这份记忆,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浓烈,在她心中种下了一个迫切的心愿——为蒙清生扫墓,寄托心中无尽的哀思。
得知这一消息后,蔡邓村党总支和村委会迅速行动,一场爱心与敬意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帷幕。张达锋书记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与人文关怀,他放下繁杂的村务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筹备工作中。从会标材质的精挑细选,到扫墓路线的科学规划,他都亲力亲为。他深知,这次扫墓活动不仅是对英烈的追思,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与传承,承载着刘巧珍老人半个多世纪的思念。
张拾全副书记充分发挥实干精神,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大街小巷,积极联系当年亲历者,广泛收集蒙清生烈士的事迹,让扫墓仪式更加庄重、更有意义。同时,他精心筹备座谈会物资,从桌椅的整齐摆放,到茶水的贴心供应,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部委员张安民同志凭借对村庄的熟悉,主动承担起联络沟通和后勤保障的重任。在他的努力下,活动当天,村民们自发前来,手持鲜花,怀着崇敬之情缅怀烈士。刘巧珍老人也在这场活动中,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与牵挂。
扫墓后的座谈会,将家国情怀与热烈气氛推向高潮。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刘巧珍老人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言语间流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村两委会的精心策划与组织。
时光流转,今年3月24日,刘巧珍老人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思念,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蔡邓村党总支和村委会高度重视,一场盛大而温馨的欢迎仪式如期举行。张达锋书记提前数日组织班子成员研讨接待方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推掉了多项事务,将接待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座谈会上,十几位乡亲依次发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被重新唤醒。刘巧珍老人当年带领村民发展生产、调解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张达锋书记深情地说:“刘巧珍老人将蔡邓视为第二故乡,对蔡邓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份情谊历经五十多年,依然历久弥新。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能接待她回家,我们深感荣幸。”
张拾全副书记同样感慨万千,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老人的善举,以及多年来对村庄发展的关心。他时刻关注着老人的情绪变化,用关切的眼神传递着温暖。张安民委员则在幕后默默付出,从座谈会场地的布置,到车辆接送的协调,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确保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
蔡邓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在张达锋、张拾全、张安民等同志的带领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守,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们以情感为纽带,连接起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游子与故乡;以担当为己任,肩负起村庄发展的重任,不负村民的期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持这份精神,砥砺前行,为蔡邓村的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蔡邓村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明珠 。他们是先辈精神的传承者,是优良作风的践行者,更是新时代的奋进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称赞与传颂。
(申仲民写于2025年3月26日)
申仲民,蒲城县洛滨镇蔡邓蒙坡村人,生于1959年1月。自幼下肢患小儿麻痹。初中毕业后,任村小学民办教师,1989年转正。60多年的人生历程备受坎坷,43载的教育生涯志强不息。2010年8月调入蒲城县电教中心,2018年12月退休。求知若渴,见贤思齐,喜爱文学及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