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回乡
文/曾小蓉
小路弯弯枯草柔,离别孤影几回头。
儿时玩伴今何处?往事如烟淡淡愁。
网络点评
《七绝·回乡》是曾小蓉以故乡变迁为背景创作的一首感怀诗,通过简练的意象与时空对比,传递出深沉的乡愁与人生怅惘。以下从意象解析、情感表达和主题关联三方面进行鉴赏:
一、意象解析:自然与人事交织的画卷
“小路弯弯枯草柔”
“枯草”暗喻季节的萧瑟与记忆的凋零,而“柔”字却赋予其矛盾性——既是草木本身的脆弱,也暗示诗人对故乡残存温情的留恋。这一意象在曾小蓉其他诗作中亦有呼应,如《题图回乡》中“菜头青翠橘金黄”以色彩明艳反衬物是人非。而其他《七绝·回乡》则以“萧萧满目大寒天”强化荒凉感,形成多维度的故园意象。
“离别孤影几回头”
“孤影”与“回头”构成动态画面,既呈现游子离乡的踟蹰,又暗含时光流逝的不可逆。类似场景可见于《故燕来》中“呢喃私语绕檐飞”,均以微小细节映射人事变迁的沧桑。
二、情感表达:时空错位中的怅惘
“儿时玩伴今何处?”
此诘问打破线性叙事,将现实与回忆并置。诗人以《归不适》中“老树新花多不识”的陌生化体验为参照,更凸显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感。而她的《题图回乡》诗中“未见儿时慈母影”的直白痛楚,与此处含蓄发问形成情感张力的互补。
“往事如烟淡淡愁”
“如烟”既喻记忆的缥缈,又与“枯草”形成视觉通感,强化时光侵蚀的无力感。这种克制的哀伤在《红豆吟》“岁岁相思岁岁长”中演化为绵长苦涩,而在她《冬吟》诗中“却嫌风雪北国吹”里则转化为对故土的矛盾依恋。
三、主题关联:曾小蓉乡愁诗的双重维度
地理空间的重构
诗中“小路弯弯”与其他《题图回乡》中田园阡陌焕然新”形成互文,展现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景观。诗人通过“枯草柔”等衰败意象,暗示传统农耕文明的消逝。
精神家园的追寻
结尾“淡淡愁”与《赴宴》“相约他年做蜀民”形成对照,前者是离散者的怅然回望,后者是游牧者的身份重构。这种矛盾在《夏日清凉》“一壶春茗品花香”中得到短暂调和,但整体仍指向现代人普遍的精神漂泊。
结语
此诗以微观视角切入宏观乡愁主题,通过“枯草—孤影—玩伴—烟愁”的意象链,构建起个体记忆与集体经验的共鸣。相较于她其他诗作中直抒胸臆的痛楚(如《悼琼瑶》“香消玉殒化尘泥”),本诗更显“哀而不伤”的古典美学特质,体现了曾小蓉对七绝体裁的成熟驾驭。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