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熊
王建平(石砚)
一根平衡木上,一只熊和一个人正在抗衡,与其说是抗衡,还不如说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统一。
猎人不会伤害浣熊,在这里它就是一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
在地域辽阔的加拿大多伦多,野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人们经常能在路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见怪不怪。野生趣味多多,松鼠啃苹果,野鸭落在房檐下,大鹅经常在园中漫步,与自然界的动物和谐相处,这里被誉之为“世界浣熊之都”。
浣熊成了不速之客是疫情封城令下,多伦多市民原有生活、工作状态大受影响,居民更多地呆在家里,花更多地时间在家附近锻炼,于是城市里会出现更多的浣熊。
有一段时间浣熊袭击人类事件频增,2020年,据一份来自多伦多公共管理部门的报告,浣熊袭击人类事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这一年,多伦多动物服务机构共收到13712起有关病和受伤浣熊的服务请求,2019年只有4172起。于是,浣熊有了“屋顶杀手”“食物神偷”“鸟窝的终结者”“垃圾桶的世界冠军”等绰号。
浣熊,是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科,成年体长40至80厘米,尾长20至40厘米,体重5至14千克。毛细密,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或白,面部有黑色眼斑,四肢短粗,形象滑稽,爪子不能收缩,不锋利,手的灵活性极好,能抓住飞行的小虫子。食物多来自于地面或临近水的地面,吃浆果、坚果、啄木鸟的卵、爬行动物的卵、昆虫、乌龟、青蛙、小型哺乳动物,还会吃鱼类、蛤蜊,每在吃东西之前,喜欢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因此引发出它们在吃棉花糖时也在水里涮一下,结果糖不见了,浣熊对此百思不解的趣话。它们生活在潮湿的林地,以树洞为家,农田、郊区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北美浣熊是加拿大国宝,在加拿大浣熊是受法律保护的,碰到浣熊暴力驱赶是违法的,它们没有天敌。这种动物是令人头疼的难题。人们发现,北美浣熊其实是很糟糕的宠物,“它们很可爱,但很狡猾。”浣熊因其外表憨厚,性情温和,繁殖速度较快。它们笨中有巧,蠢中有灵气,表面憨态可掬,性情肆无忌惮。浣熊在城市中穿街过巷,悠然自得,自以为是,它们是加拿大人能够看到最多的野生物种。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浣熊蠢萌可爱的外表藏着顽劣凶残的一面,它们神出鬼没,乱翻垃圾箱,扯乱垃圾袋,破坏花园篱笆,强入民居,袭击宠物或人类,现在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
它顽劣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浣熊的手和人手有着不同的神经末梢排列,触觉相对灵活,是高度适应人类生活的动物之一。悠闲的浣熊喜欢贪吃花生酱和蓝莓泥,它们认得红绿灯,会躲汽车,还知道跟猫抢食,甚至能用手拨出门插,打开瓶盖,能解开绳扣,转动门把手,以及打开冰箱和有机关的垃圾箱。政府警告市民,不要靠近、抚摸浣熊,或给它们喂食,“这些举动会不可避免地吓到浣熊,以致其攻击人类”。
它会乘其不备拆你的房子,坐在沙发上堂而皇之咬烂你的驴皮包包,吃你的口红粉饼,喝掉你的神仙水,发情的时候打你的孩子,把大人按在地上摩擦,有机会会吃掉小鸟或小猫。一头浣熊跑到我家楼顶续窝,只好报警,交了费用,警察来了也只能将其驱走一时,没办法只好购买材料对楼顶进行改造。
一头浣熊的破坏力对一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更何况它们还经常集体作案,从管道地下突然掀开地砖拱出地面,钻进储藏间、跑到器物中,在墙和棚顶盗洞,在木箱、垃圾箱处藏身。经常有人看到浣熊在家中翻箱倒柜,坐在茶桌上品尝零食。浣熊的智商不低,它知道主人不伤害它,便肆意妄为起来,呼朋引伴,深更半夜悄悄溜达到别人家里,大快朵颐,经常有人以为家里进了小偷,结果发现浣熊在家里沙发上坐着吃零食,可恶的是这些家伙不怕人,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像进了自己家。想让这些家伙害怕真难,它们连鳄鱼都敢当坐骑,还有什么能够让它们害怕的呢?
对小浣熊的骚扰让人感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一位市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打断了一只小浣熊的腿,结果被举报说他虐待动物,被罚1365加元的浣熊治疗费,还要到动物避难所做100小时义工服务。
没办法,人们只好采取相应办法加以防范,在草地上或水塘中撒入一些肥皂碎;将骨粉混进花园土壤;在种植的蔬菜和水果上撒相当浓度的辣酱;在浣熊经常出没的地方亮起灯;尽量将垃圾放在车库、地库或直立带扣的垃圾箱中;使用有盖带扣的堆肥箱;把箱、桶周围撒下散发浓烈气味的物质,如芥末油或氨水;及时清理烧烤后的食物残渣,不要将宠物食物摆在室外等等。若以上办法不生效,可考虑买带有脚踏机关的笼子,对其实施诱捕,但捕到后需将其带至离家很远的地方放生。羁押期间,不许断水断食。
“穷怕亲戚富怕贼”,浣熊的到来比贼可怕,从狭义上理解它什么都不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广义理解,它又什么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命之母。
北美华人圈流行:“浣熊进屋,全家都哭,浣熊进门,房子变坟”。可是人们对浣熊还是容忍包容。“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现有生活环境就是这样,不然去火星生活,那里没有动植物。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家。人与动物是“有弦相聚”,弦与弦是一种很玄妙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与众生同在一个世界,犹如音乐和弦一样,它们是跳动着的每一个音符才组成一部交响曲。
人类受制于自然再到征服自然,从自然中索取资源,这些都是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奋斗的表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并不是无限的,人类应对此珍视。
从大视角看,不是地球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简 历

王建平,男,1956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科班。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书协黑龙江分会理事。
散文作品曾在《中国散文大观》《散文百家》《散文家》《黑龙江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获中国散文家协会华表奖一等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论坛优秀作品奖。出版散文集《地中海拾贝》《王建平散文集》。与高长顺合作编剧话剧《职场游戏》、音乐剧《太阳的部落》分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三等奖、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八届丁香奖优秀剧目奖,与高长顺合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教育烛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王建平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