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于献龙诗
孔宪伦
献龙佳韵汇拓埂,
短吟长咏家国情。
莫道老树发新芽,
兄本诗苑一奇兵。
静修大师 孔宪伦
书于一清斋
【孔宪伦: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公木学先。原长春市档案局长,长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附信一:
献龙兄:
今日收到你的大作《于献龙诗集一拓埂集》,既欣喜又感概。一位耄耋老者,勤于耕耘,奉献出这么一部巨作,实在令人钦佩。于兄不仅创作数量惊人,而且在诗歌形式上大胆探索,勇于标新立异,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谢谢献龙兄的惠赠,向献龙学习,老有所乐,以文养生。争取在这壮丽的盛世,多享受几年祖国的温暖!
以上赋诗一首,以示谢忱。
附信二:
宪伦贤弟:
收到你的抬爱诗文,我心情很震奋,文学创作你是科班出身,名校名师的学生。你是真诗人,得到你的认可,很不容易。我在学诗路上有两点感想:一是,宴会上清一色红烧肉不成席。要有更多的菜肴才能办成满汉全席。诗史证明,其品种不能清一色。一定要有新的形式。这就是拓埂二字的来头。荒地格了开发出来种上庄禾;二是文化养生。哈弗《神经源》上刊文称:人在动脑时,产生希塔波,刺激大脑细胞活跃再生,不动脑就没这个波,久之大脑萎缩,痴呆。受此学说影响,笔不停,脑就不停,因此才有《拓埂集》诞世。写诗是防痴呆第一良药。
贤弟的夸赞过誉了。
文化养生玩拓埂
拙笔笨墨抒忠情
老柳欲想发新芽
攀爬诗塔一幼兵
宪伦,昨天歺桌上我说你很会生活,那是发自内心的话。读书\藏书\写书,这是人生最科学的生活方式,我与你比还差的很多,向老弟学习。写下去,就能多活,多看。
于献龙(笔名大孤山翁)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