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一事,后来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
软软的春风,怎抵得上怀古的沉重?怎能把逝去的魂魄招返?一年的心事需要一次彻底的交待,一年的心情需要一次彻底的过滤,一年的收获需要一次共同分享。我的惆怅之眸流连于这所谓的风物,我的默想之思仍徜徉于这真实的故土。每年的清明节,我总会不辞劳累,心情沉重地回到乡下,去看看山里的祖先。清明祭墓是一种寻根,给我们一次与祖先对话,与族人相聚,与心灵沟通的机会。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清明总得有雨的拜访,雨急切切而来,急怱怱而去。老人告诉我这是为了“洗尘”。清明注定要下雨的,就像人生的某些事情一样。下雨了,有一种莫名的思绪,叮叮咚咚地敲醒耳膜。这雨不大不小,缠缠绵绵,雨是一种痛快淋漓的表达和倾诉,是天地间放不下的牵挂。那些晶莹得让人心痛的忧伤就如雨滴打在深情的树叶上,会听到来自天国的声音,那渗透了我的灵魂的温暖,在远山之上,眺望一个个遥不可及的影子?那些忧伤、思念、期待抑或怨恨,全部化为燃烧的动力。细雨为情丝,烧纸的青烟升腾,鞭炮响在小山坡上,这些构成清明时节的独特场景,这些都是与天国传递问候的形式。
每年的清明去祭墓,为列祖列宗去挂扫。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新枝,插在坟上。必须完成酝酿已久的礼仪,虔诚地下跪,上香,烧纸,祭拜……也看看这远远近近荒芜的土堆,这些发自内心的举动必须完成。坟前静然,人间亲情在诗意的山水间埋葬。所有的美和所有的语言都在自由流淌。亲人的背影,像陈年家酿,涌流在心头,淌过我的梦乡,流过我的乡愁,唱起我的乡恋。在祖先面前,总有一种声音在心里穿行。抹去我眼里和心灵的风尘,我的牵挂便有了温馨,我的心灵便有了居所。
缘份和命运的巧合,像分离的雨,雨点般的节奏让我握不住手中的笔。怀念莫非只是为了粉饰一个个旧时的眼神?
时过境迁的岁月会唤回一声叮嘱的泪水。每一次落泪,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也许只能在愿望中一生守望。伟岸不在于骨架的庞大,也不在于力气的超强,而在于自身的品质和精神,在于自身的格局和境界,在于自身的抱负和胸襟。燃烛之下,归一的守望中,还有谁在吟唱?还有谁在期盼?在坟茔与坟茔之间,拾起一个既遮风又档雨的家园,守护最后的一茬秋收。躺在先人的怀里,我感到温暖而安宁。
走过灵魂的足音抵达时间尚未涵盖的领域,每一种幽深的内心都可以通过一炷香的真实得到提醒,这时,属于过去的日子拆封了,渴望的疼痛在生命的低谷流动。也许我们一生注定走不完一炷香的路程,也许此前此后所经历的却只是一场与心愿无关的必然结局。
怀念是用亲切的手抚摸从前。怀念,残缺自己,温暖自己,怀念中憔悴的情感已生长得无比幸福。牵手是一种美丽,分手亦是一种美丽。在那将转身离去的时刻,用祝福的目光为对方铺一条温馨的路吧,人生的大爱永存!有时,驾鹤西去的故人跌落在我的笔下,成为许多破碎的面容,并且因回忆而重新生动今日的天空,所有眼前的真实又闪烁光芒。旧日子无数的美好总挣不脱诗意的绳索,一些影子如星星破窗而入,招引我韵味无穷的追思,我失眠在祈祷和祝福的风中,感知心灵欲碎的哭泣。
此时,想起《云上的日子》里那个年轻女子和罗伯托的精神对话:
“在墨西哥,商人要迁上山顶,请了工人搬行李,走到某处,工人停下来不动。商人大怒,无法叫他们继续,也猜不透为何会停下来。数小时后,工人又起程了,最后领班解释原因,他们说走得快,把灵魂丢了。”
“灵魂?”罗伯托不解。
“太精彩了,就像我们,我们劳碌奔波,以至失去灵魂,应该停下来等一等。”
“为什么?”
“等我们以为无用的芝麻绿豆。”
生命正是这样,可以因为飞扬而高远,同样可以因为朴素而踏实,可以因为平凡而清香。人的灵魂与身体要合二为一,人的灵魂需要清明雨的清洗。这些乡下的祖先,默默无闻一生,朴朴实实一世,土里生,土里埋。一生劳苦,来去匆匆。历史总是由那些王者来收获,平凡的人只能以匍匐的姿势默默耕耘,村边的野风野雨时缓时急的传颂着先人的故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情丝总是把人们带进清明的情境之中。每年清明的几场雨,似乎是苍天赐给大地的滋润,被雨水淋湿的怀念,除了鲜花,除了野草,还有希望。一代一代的儿孙,带着血泪,带着爱情,带着留念,最终又会安静的回到先人的身旁。
笔底断魂,挣不脱生命之缘,
阴阳相隔,走不出人间真情。
生命源于爱,归于土,源于无限,归于永恒。坐进光阴里,生命中所有的落叶飞花在身后,洒满一地……世间的万物相互殉情着,而活在人间的却还在走,抚一抚坟头的草,摸一摸沉默的土,就能感觉独特的气息。我的亲人,不知化作了哪只蝴蝶或是蜜蜂,使得每年的春天依旧如此美丽。春天之所以充满生机,皆因我们的心充满生机。我们与先人已丢失了对话的机会,在清风与树林间仍有他们的笑容,我们的生活还残余着他们爱的温度。
人的离去,如叶片坠落,在风中预示着它的生命的行将结束,却无法告诉我它将飘向何处?站在坟前,把该死的情感永别,把情不自禁的幸福温暖,把童年的自由与情节生动。
一位文人说,坟墓是所有人的明天。这悲伤的话告诉人们生命的短暂和结局。生命在我们的眼中总是那么娇嫩、脆弱,曾经拥有的正在失去,曾经朴实的正在宁静,曾经炽热的正在幻化。这时,我会忍不住怀念一些事,并情不自禁想念一些人。每个人都会离开五彩缤纷的尘世,忙碌的人生如何去面对?有人“醉生梦死”、有人“醉死梦生”、有人“梦生梦死”,有人“醉生醉死”。生命之歌,是梦,是快乐。梦的白天,是蝴蝶轻语,梦的晚上,是星星酝酿着露珠。人的一生是一缕风默契一朵云,一只鸟默契一株婆娑的绿竹,是一棵松树,默契月光银白的清韵,是花朵和果实的对话,根与根的散步。记得和忘记,都是为了幸福,生命的形式就是永不放弃。
淡淡的风里,绵绵的雨中,景如蝶,心如蝶,梦如蝶。庄周的蝶梦伴着我们的人生,人生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灵魂的美丽。
烟色的记忆很远,却远不过清明的雨,零乱的思绪,被小雨滋润。生命枯竭了,往事还活着。不经意的往事,会让一个个名字或生命复活。
清明,让一种爱在另一种爱中得到永生。
作者简介:周凌志,笔名士心,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永州市评论学会理事,双牌县评论学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和媒体。有散文集《访尧古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