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简历】
李东华,男,1962年6月生,贵州开阳人,大学本科文化。1985年开始创作,先后在《贵州日报》《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星星·散文诗》等报刊发表散文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开阳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17年被授予“贵州十大散文诗作家”称号。出版散文诗集《情感的河流》《诗路心语》《刻在时光里的故事》《心灵风景线》四部。
【创作谈】
“对散文诗,一见钟情,深爱无悔……”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
从八十年代初接触散文诗,到热爱散文诗,到写散文诗,四十多年了,始终坚持,不余遗力。散文诗,从新诗中脱颖而出,短小、精悍、凝练、隽永。法国作家波德莱尔说:“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一九八七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艺创作知识词典》说:“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字、词、句、段过渡,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我觉得,两种释义,都恰到好处诠释了散文诗的特征,也是我十分喜爱的缘由。散文诗首先是诗。诗情、诗性、诗意,抒情、哲理、乐感,是散文诗的灵魂和骨头。离开了这几者,散文诗就立不起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的人认为,把一篇散文浓缩一下,把一首诗拉长一点,就是散文诗;或者,写不了散文或诗歌,就去写散文诗;如此这般,都是对散文诗的误解。要写好一篇散文诗,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美学修养,哲学修养,要有对生活,对人生很深的感悟,只有这样,写出的散文诗,才能使人读后,获得人生的感悟,获得生活的真谛,获得灵魂的升华。著名散文诗人蔡旭说:“一读就懂,越想越深。”读不懂的诗拒绝了读者,而浅白的诗则为读者所拒绝。辩证地道出了散文诗的写作。所以,我在写作散文诗时,首先是怕,怕不能创新,写不出反应时代、顺应民心的好作品,流于人云亦云之憾;其次是思,总是苦苦思索,能不能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为散文诗,其形式、结构和抒情气质,都比新诗更开放、更包容、更自由。可以任凭作者的情绪需要而张弛笔墨,并以散文的亲切语感对思想情怀进行沉吟、倾诉、宣泄,不会因为形式的羁绊而妨碍激情的喷发。缘于此,就更不能随便下笔,更不能随便乱写。因此,追求真善美,发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我散文诗写作的永恒选择;歌颂故乡,歌颂自然山水,歌颂火热的生活,是我散文诗不老的话题;诗意揭示生活哲理,深刻感悟人生真谛,是我散文诗创作永远的追求。
【篇目选】
《年俗记忆》(组章)发《劳动时报》2022年2月18日
《长城》发《神州文艺》2022年10月
《红色之魅》(组章)发《当代教育》2024年春季·第一卷
《乡野歌羽》(组章)发《散文诗》2001年第4期
《西部散歌》(组章)发《散文诗世界》2012年第8期
《钱塘诗韵》(组章)发《星星散文诗》2015年第10期
《落雪,缤纷的思绪》发《星星散文诗》2016年第4期
《大明遗墨》(组章)发《散文诗世界》2018年第1期
《杜鹃花,燃烧的美丽》发《散文诗世界》2018年第7期
【代表作】
乡 野 歌 羽(组章)
山 歌
土地上生长粮食,也生长山歌。
粮食使人壮实,山歌使生活绚丽多彩。
我是在慢悠悠的山歌声中长大的,我知道,没有山歌的日子,是苦涩的日子。
田野一片金黄。
紧张劳作的庄稼汉,汗珠还在额上闪耀,却敞开喉咙,对天而歌。歌声划过晴朗的天空,像嘹亮的哨音,激起一片惊喜和惬意。
田野做的舞台,翩翩起舞的稻穗和高粱,是最灵巧的伴舞。
粗犷的山歌,是乡亲们的精神食粮。唱着它,疲劳隐退,爱情发芽,粮囤暴满。即使经过沧海桑田,山歌也还保留着原始的真实,淳朴,让你百听不厌,让你的心湿润,让你充满想象和向往……
大地在山歌中震颤,镰刀和锄头,翻犁着季节。一片麦绿,又送来新的歌唱。
每一次歌唱,都有丰收作注脚,都有男人和女人的笑声融化在里面。
酒歌
山里人离不开酒。有了酒,便有歌,像世间男人和女人,总要结伴而行。虽然对“无酒不成礼仪”之说没有很深的考究,但对酒壮行色,酒诉真情,酒结友情却烂熟于心。
四季更迭,围炉而坐,围炉而饮,围炉而歌……烈性的酒哟,醉倒多少回自己?醉倒多少位异乡客人?
山里的历史,都写在一坛坛陈年的老窖上。成熟的稻穗和高粱,总把发霉的日子送走,迎来一日饱食三餐的喜悦。
用酒祭祀祖先,用酒迎娶送殡;用歌劝饮客人,用歌寻找友谊和爱情。古老的酒歌,像春风吹过刚盛开的花瓣,送来温馨;像仙子莞尔微笑,楚楚动人;像夜风拂过海面,掀起动人的波涛……
哦,酒与歌,融化了我的筋骨。它让我体味了山里古朴的民风,以及催人泪下的真情。
新 笋
我的第一声啼鸣,便以剑的身姿,金属似的闪光,刺破初春厚厚的土层,击碎严冬长长的酣梦……
独立的身姿,虽然孱弱,但挺拔生长的血脉里,使我不会向三月的春寒低头,不会向午后的骄阳求饶,不会向春夜的惊雷示弱……毛茏茏厚厚的壳,是保护,是屏障,是嫩生生最初生命的依靠。因为——
在竹的行列里,我还只是一枚逗点;
在竹的家族中,我也只是一句稚嫩的诗行。
我只有以节节挺拔的生长,才能挣脱襁褓,才能成就秀美的人生篇章。
西部散歌(组章)
华清池
走进华清池,我看到的是满眼悲痛。
一个女人在这里沐浴,氤氲的水气,将一个王朝,慢慢没入池底。扶琴弄筝的身姿,经温泉水一泡,更加柔软凝滑,让一个男人抚摸着,春梦不醒。从此,忘了国家大事,忘了胡人挞挞的马蹄,强硬的弓弩。大唐,一个多么强盛坚固的王朝啊,被一个女人的酥胸,浸泡得细软如泥。一代明君,曾多么勇武?征战沙场,杀敌扩疆;曾多么圣明,让民族团结融和……可怎敌杨氏纤娇女子的美色,未动一枪一剑,便让强悍的男人滚落爱的泥沼……不能自拔。……
安禄山反判的急报,惊碎了皇帝的一帘幽梦。从此,华清池,也不再属女人的专利,只成为仓惶出逃中惊恐女人的一段梦想。
挥师反戈中,数千将领,执马不前;
女人,成为朝纲不整的祸水?“女人不死,战马不前”……华清池里所有的诺言,也成为无根的浮萍,难以抵挡安禄山那寒光闪闪的利剑……
女人重要?江山重要?皇帝能选择的,只能含泪——赐美人一死……
只留下一曲《长恨歌》,一尊美人的雕像,在曲径通幽的亭台水榭,在艳荷灿放的假山池鱼旁,让人千古凭吊,千古唏嘘概。
秦兵马俑
似栩栩如生的活人?那表情,那衣冠……
那阵容,那姿势……那色彩……
历史在这里沉寂了二千年。二千年,一个王朝的故事,被荒草、野冢淹没着。
一个打井人,意外地把它的故事翻开——由此翻开了嘹望秦朝的一扇窗口,让世界,纷至沓来,参观中国的古文化……
历史,在轰轰烈烈中倒下;
历史,在涔寂中默默流淌;
历史,在风雨的锻打下,凝重而幽远……
秦兵马俑,是文物?是历史?是文化?还是一个王朝奢靡生活的见证?当随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二号坑……我的心异常沉重。始皇帝,世上可能再没有第二个这样暴唳的君王了。生前,灭六国,生灵涂炭,横尸遍野;筑长城,累死的民工,尸骨堆积成山丘;建阿房宫,百姓的血汗钱,流淌成长江、黄河……而死后,亦要这无数的陶俑——那曾是许许多多真人的灵魂啊,昼夜陪着……
想永恒,永恒在哪里呢?
想不朽,真正不朽的,只有那制作陶俑艺人的精湛艺术光芒……
无字碑
时间翻过一千年。翻到陕西乾陵——唐高宗李治皇帝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前。
左边,唐高宗李治皇帝的墓碑,高两米,密密麻麻,写满李治一生的功德;
右边,比高宗皇帝墓碑高出一半的武则天皇帝墓碑,造型别致,精雕细磨,却不留一字,成为天下仅有的一尊——无字碑!
——这是女人的心计,还是超人的谋略?
矮,是否体现自己男人治国的无能?
高,是否代表将唐改国号为周的女人的聪慧?捉摸不透的女人啊……
试想:一个皇帝,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大事大非的取舍,经历了那么多驰骋疆场的拼杀,经历了那么多政治变革,维新……岂是用一块小小的墓碑,就能说尽?
好在——功与过,是与非,只能让历史、让世人去评说……
无字碑,给人留下千古难解的迷;比有字碑,更难读……
雪的叙事或抒情(组章)
落雪,缤纷的思绪落雪,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纷飘的雪花,让温情的南方,有了伟岸的气息。
山川、林莽、沟壑、田原……银色的梦,铺满天地。
没有人怀疑一场雪的真诚、勇猛、伟大。美,辉映着世界;丑,全部被收藏隐匿;陷阱,只有深深悟道的智者,才能洞察?
生命,在雪的火焰里燃烧;颂歌,在雪的狂热里浓烈。
雪,让枯竭的生命灵动;让发霉的思绪活跃。在一粒雪里呼吸,也许是最纯净的享受;在一堆雪里冥想,也许是最快乐的释放……
辽远的记忆,在飞舞的雪花中打旋。落雪埋葬的浪漫,落雪中送母出殡的肝肠寸断……
总在舔犊灵魂,总在苦苦追逼。
走不出穹苍的孤寂,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没有人能够深入一粒雪的内心,去聆听痛苦的呻吟。
火蓝色的梦靥,在雪地里打滚。堆雪人,打雪仗……
忘情的狂欢,让寒冷的冬天,似乎有了热乎乎的温度。……
面对一场雪,
一粒种子,有了终身的依靠?
一条河,有了奔腾不息的向往;
雪,舞动的精灵,让生命充满硬度,让人生的丫口,挂满风铃……
南国乡村的雪
雪是南国的精灵。雪一下,南国就快活起来了。
雪在季节里左冲右突,终于撕开隆冬厚厚的天幕,无声无息地降临。
是夜晚,还是白天,已经无法考证。——只知道:首先是山岭上松树的头变白了,然后是山腰的树全白了,再后来,就是平地上也一样银光闪亮…… 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像舞蹈的队员,一路扭着迷人的腰肢,跳着迷人的舞蹈,穿街过巷……然后再一个飞吻,将丹凤眼,柳叶眉,水蛇腰……抛向田野、山川……
落了雪的田野,皑皑透着一层银光。一堆堆的草垛,像圣诞老人,从头到脚,挂满长长的白须……
三两只鸟雀,在雪地里捡食,叽叽喳喳,低飞腾跃。孩子们却是异常地兴奋。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
追逐、嬉戏、欢呼、雀跃……将无声的世界弄得有声有色。
炊烟照例准时升起。瓦棱上银白的雪与乳白的炊烟,拉直乡村许多的梦想与期望。
鸡、狗追逐鸣叫、狂吠。将严冬里冷寂宁静的村庄,一次次推向鲜活、生气。
南国乡村的雪,一幅画,一首诗,展开眼前,印在心中……
雪,冷凝的火焰
这是南国罕见的大雪……
五十年或一百年不遇。
气温零下十度二十度……
呵一口气,仿佛就要结冰。
一场雪狂泻着。铺天盖地,如群魔乱舞——到处是皑皑雪影,到处是闪闪银光,到处是“咔咔”断裂的枝柯……
雪已经刹不住车。
雪,阻断了交通,压折了电杆,压踏了房梁屋舍;
雪,让山城小镇几乎成了孤岛,让乡村几乎与世隔绝;
平日里,人们只知雪轻盈飘逸,晶莹无力——没有开山炮的震撼,没有钢筋铁骨的坚挺,没有雷霆风暴的急切……
可就是这无骨无肉无血的雪……在南国一旦发了威,仅在一夜之间,让交通瘫痪,让电力中断,让供水断流……
难怪北方会有“暴雪、狂雪”之说,才会视“杀人不见血的雪”为魔鬼。
“玉树琼枝”、“玉宇琼楼”……这些抒情的词语,再以不能从人们口中念出。一场凶猛的狂雪,警醒了人们:不要藐视柔弱,不要低估温柔。柔如水,硬如铁,雪的性格?
呵!雪,冷凝的火焰,一旦燃烧,将焚毁南国人对雪已有的信仰……
【评论录】
岳德彬:李东华是贵州知名散文诗人。我喜欢读他的作品,并写过评论。我赞赏他的激情他的思悟和以华彩见长的语言风致。李东华也在力图为自己的散文诗添加新的艺术元素、打造新的面孔。他近期的散文诗作品已经初见端倪。例如《雪,冷凝的火焰》《端午,独饮诗魂》《遥望故乡》《萤窗小语》等诗章,都让我见到了他的散文诗新气象。一是减少了描写刻画的笔墨,重在追求情怀感悟。这方面,比较明显的是《萤窗小语》散文诗组章,这类带有格言与语言色彩的短章,贵在找到一个和作者的心思立意准确对应的意象,如果没有意象或者意象不准确,就会失之于说教而没有诗美。东华善于抓取这样的意象,或者,是意象触发了他的思想与灵悟。散文诗研究中心发的组章《遥望故乡》里的《井》《小河》《拱桥》等,也是这样的,因为语言的抒情意味更浓,读来就更美。二是将物象的物质属性转化为性灵属性。作者过去的散文诗,通过所描写和刻画的物象进行抒情的篇什较多,具有象征和暗示意味的作品不多。近期的作品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增多了。我一直认为,象征与暗示,应该成为散文诗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象征,意蕴的张力比直说大得多,而且具有诗歌最为需要的朦胧美;暗示,则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思索去联想。这二者,都使得散文诗含蓄,深沉,意味深长。没有象征暗示,即使语言再美,也是止于语言,不会给作品内涵添加多少分量。当然,如果讲究象征暗示,又讲究语言的不同凡响,这样的散文诗就是上乘之作了。在作者的《端午,独饮诗魂》里的酒、《雪,冷凝的火焰》(组章)里的雪、杜鹃花、《遥望故乡》里的《门》《笋子》等都有我上面所说的意味。三是朴实而隽永的诗句多了。端午诗里“端午,斟上一杯,独饮诗魂。”杜鹃花的诗里“如果可能,我将以风的姿势,拥你入怀。”华彩的语句,只要得体,也很好,也有浓艳的美,淡雅而美的句子其实更难生成。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无道理。欣喜的见到东华散文诗出现的新气象,觉得高兴,也祝贺他。我不怕麻烦,如果他再上层楼、更上层楼,我还会解读,解读,也是对自己的审视和激励。
sanwenshinianjian2025年第7期(总第593期)
主 编:张新平
执行主编: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