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作者:云南省军区原边防八团
政委 张云芳
乘着和熙的春风,喜迎明媚的阳光,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魂牵梦萦的大盈江畔。这里是我们战斗过的疆场,这里是我们奉献过的边关,这里是我们生活过的家园,这里更是我们与盈江县的锦绣山川和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第二故乡。
我们的团队是有着光荣历程的队伍。组建于思茅,战斗在版纳,调防到盈江。在三十多年的战斗和发展里程中,经历了战火洗礼,沐浴过和平阳光。每一步都记载了广大官兵的忠诚与艰辛。为了改革強军,我们的建制不存在了,但边防八团已成为永不消失的番号,在人民军队的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团队是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劲旅。从剿匪平叛到中缅勘界,从援外固防到自卫还击,从执勤巡逻到军民联防,发生在云南边防的重大军事行动和边防斗争,我团的无数官兵都参加过经历过战斗过。八千里边境线上曾有我们冲锋陷阵的身影,更留下我们履印密布的足迹,我们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
我们的团队是英模辈出的摇篮。刘斌、陈永政、王和安、李仕贤、莫金才、傅天时、和自兴、张德义、郭天民等等英雄功臣模范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他们代表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岗位上,全团官兵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和前仆后继的军人血性。八一军旗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大盈江畔的山山水水永远镌刻着边防八团的英名。
我们的团队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广大官兵奋发向上努力作为勤奋学习。在总部在基层,在机关在前线,在部队在地方,都有团队走出去的将军和精英,他们在血火交织的自卫还击战场,在闻名遐耳的老山战区,在出生入死的缉毒战线,在生死博弈的千里雷场,在人民军队的高级机关,在地方建设的各个岗位,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以特有的才智和学识,创造了引以为傲的佳绩,展示了团队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我们的团队是相亲互爱的大家庭。无论是在艰难危险的战斗环境,还是在歌舞升平的和平时期,更或许是在团队撤编的四十年里,尊干爱兵、孝老敬贤、相夫教子、同甘共苦、排忧解难,已成为团队的灵魂所系,民族的美德所在和风雨同舟的优良“家风”。模范军嫂一批接一批走来,军人后代一茬接一茬成长,友爱之花一年接一年怒放。尽管我们散居在祖国各地,但勤相思常相聚,只要自报家门是边防八团岀来的人,都会感受到情缘永续,宾至如归的殷殷之情。
我们的团队是军民团结的坚强壁垒。在长期的边防斗争中,我们始终与边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结下了团结战斗、荣辱与共的鱼水深情。在思茅、在版纳、在盈江、在红河、在文山、在昆明,凡是官兵们战斗、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大家都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父母,靠得紧爱得深。正因为有这种割舍不断的真情,才增强了军民融合的凝聚力,才铸造了戎边卫国的钢铁壁垒,才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才在千里边防留下众口称赞的美誉和口碑。
🔺《和平树下》谨以此片献给
老边防八团的全体官兵们!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形势在变。党指挥枪的原则没有变,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没有变,老兵的本色和意志没有变。
作为老边防八团的广大官兵和军嫂、子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远珍惜老边防八团的荣誉,永远迎着光耀千秋的太阳前进、前进、前进、进!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