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思维:学习之旅的核心导航
思维,作为学习的“导航系统”,在知识的吸收、理解与运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孟国泰先生《高快学习方略》之《培养灵动思维力》一文,我深刻体会到灵动的思维对于突破机械记忆的局限、解构知识本质的重要性。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脉络,而创造性思维则能够联结跨学科知识,形成独特的认知体系。这种思维力不仅使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建构”,更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快速调动知识储备,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实现学习的迁移与应用。
二、培养灵动思维力的实践探索
- 多角度探究,打破思维定势
为了培养灵动的思维力,我们需要鼓励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尝试多种解题思路,在文科阅读中分析不同立场的观点。这种“一题多解”和“观点辩论”的方式能够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 跨学科融合,拓宽思维边界
跨学科融合是拓宽思维边界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主动关联不同学科知识,如用物理原理理解诗词中的自然现象,借历史思维分析社会科学问题。这种知识交叉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 实践应用,深化思维训练
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场景,通过项目实践、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应用,能够让思维在真实情境中“落地”。这种实践不仅能够积累灵活运用知识的经验,还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思维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标准化
在思维训练中,过度追求“标准答案”容易束缚思维的活力。我们应该尊重个性化思考,允许非常规答案的存在,以保护思维的独特性。
- 关注个体差异
不同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对于逻辑型学习者,可以侧重结构化训练;对于创意型学习者,则鼓励自由联想。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 平衡训练与兴趣
思维训练需要结合兴趣点进行,否则容易沦为机械任务。我们可以以兴趣为切入点,如利用游戏、创意活动等激发参与感,使思维训练更具持续性和吸引力。
通过阅读《培养灵动思维力》一书,我深刻认识到灵动思维力并非天赋馈赠,而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培育的能力。在学习中善用思维、在训练中尊重规律,才能真正让思维“活”起来,释放学习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作者:曹美霞(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青力点评
此文写作特点鲜明,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作者通过提炼书籍核心观点,结合具体实践路径与注意事项展开论述,语言简练而富有深度。同时,文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可读性和实用性,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