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信心发芽成长
徐可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上小学。那时,书包里、家里,甚至同学家,除了语文数学课本外,几乎见不到其他有字的书可看。不知道是爱看东西,还是好奇,上下学路上,或是跟大人走亲戚什么的,只要发现有带字的纸或书在地上趴着,或是飞在低空,抑或是别人用过的手纸,我都不由自主地捡起来读上面的字。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大字标语、天仙配等,都是这么七看八看、一字一句印到心里的。那个时候,不知道叫阅读,只知道认字,念书。
整个青少年时期,我唯一的课外读物就是红皮的《毛泽东选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20岁的我毕业分配来到济南。一阵走亲访友、拜会同学、遍游名胜后,工作之余愈发空虚。虚以度日?这不是我的本性;谈婚论嫁,20岁还为时过早……一番苦思冥想、若干种尝试后,经同事介绍,我认识了住在经三纬五路的她——图书馆阅览室。首次登门,就被她静谧的氛围、博学的情怀所吸引。为了与她确定关系,我以最快速度在那儿落户登记。从此,每逢周末周六或是其他闲暇时间,我都驾晨光、沐朝露,欣然赴约。她呢,总是静以待我,室内天花板上,垂下一个大大的蓝色“静”字,一下子就主宰了整个时空。长方形米黄色大条桌及坐椅上,围坐的是低头深思、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读者。有复习自学考试科目的,有自习中学课本的,有浏览生活书籍、学习烹饪技术的,静读深思是这儿的主旋律。
看书时间长了,眼睛涩了,身体乏了,我就朝窗外中山公园墨绿植景凝望,一股舒适惬意的绿就飘过玻璃,入瞳入心,带来通体的舒坦;倦怠之时,听到同桌或邻位“沙沙沙”地奋笔疾书,看到一排排同仁认真研读的模样,我想开小差的心思就即刻被收扰,霎时间像被充气的气球,力量在汇集,精力在凝聚,信心再成长,忘我学习的状态又从意懒中复苏,升腾。就这样,六年时光里,我先后阅读、自学了《大学语文》《逻辑学》等40多门大学课程,成功获取了自学考试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这位静谧的所在,就是图书馆阅览室。有一回,感于有些书被人弄脏、划破,甚至书页上浸着油渍、夹杂小食品末或头发等情况,我就在《济南日报》以《借阅图书需定期消毒》为题,呼吁读书人珍爱图书、借阅图书要定期消毒。不久,图书消毒机落地。“从二楼借书后,到一楼大厅把书打开放进消毒柜,轻按一下按钮,半分钟书就‘洗干净’了。消毒后的图书,字里行间洋溢着淡淡的香味儿,清新阅读体验感倍增,书缘就更深了。
还记得在办公室,喜欢读《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小楷体的时评,那是帮我认识世界、校正世界观的坐标。多年的热读,读书成了我的一种爱好、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存方式,融入了我家的锅碗瓢盆交响乐中。这期间,读了多少书呢?如果有兴趣,按一月读一本书算,看过多少本书也就明了。当然,我除了人物传记、社会科学、哲学等书籍外,还随着兴趣变化,借阅了各种散文年选、汇编等,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如,胡适、孙犁、余秋雨、贾平凹等文学大家的作品,《宗璞散文》2012、2013、2014中国随笔精选、《只取千灯一盏灯》《中国文化课》等都成了枕边书。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以“我不由停住了脚步”开头,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中间抒发作者对紫藤萝的所思所感。如此架构,颇显引人入胜之效。受此启发,随笔《风情谷里花木深》在红叶谷郁金香花节征文中获奖。
阅读是写作之母。三十多年前,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说一医院保卫人员,因为病人进院没在保卫科登记,手铐双手,被反绑在暖气片上。读后很不是滋味。当晚抒就《慎用权力》,第二天投进邮箱,不久刊登在报纸上。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投稿并被铅印刊出,当然也是我的处女作。
这点燃了我那颗文学心。从那开始,我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下来,在文学路上也相继“入会成家”,十年时间里,先后加入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被市图书馆两次授予“阅读达人”“最励志读者”等称号。被评为济南市学习强国“十佳学习达人”,《济南日报》新闻公益“十佳市民记者”,《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社会监督员。文章在《散文选刊》《中国日报》《中文学刊》《作家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文苑》等国家、省、市文学杂志、各大报刊媒体刊登发表,其中发表在《散文选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上的《读年》,阅读量达610万人次之多。去年,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本散文集《马上相逢》《槐夏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先生亲自题写书名。目前,散文集《马上相逢》除了在各大书店和网店上均有销售之外,还被包括四个一线城市图书馆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全国300多家图书馆作为馆藏图书。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及其所属多数县区图书馆也收藏之,并在省城50多处泉城书房流转借阅。2月份,我的文学评论《因“情”而进,由“义”而出》(张炜小说《去老万玉家》评析)有幸与张炜先生在人文社刊国际交流期刊《中文学刊》(全球公开发行)同刊刊出,标志着我的这篇文学评论已经走向世界。
近研《内经》。宇宙自然界是一个阴阳平衡体,人体也是。照这一理论套下去,进为阴,出为阳,我们平时学习读书,就是阴,将学到的知识、读书的收获,演变为技能或能力,来支撑我们各种自然功能、社会功能的发挥,这一个过程就称为阳。所以说,阅读提升的过程,是一个阴阳转化的过程,以阴补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中的阅读,就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那些大作家,那些高产的作家,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爱好或是作为,就是阅读与吸收,多方面汲取营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其理也在于此。
突然,想到了一位名人所言:“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在阅读的旅程中,我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后来的痴迷热爱,再到如今的执着坚守,每一步都离不开书籍的陪伴。正是这些书籍,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让我在生活的道路上逐渐丰盈信心。阅读,让我在面对孤寂时不再迷茫,在追求梦想时更加坚定。阅读,让信心在心底发芽,成为我生命中最坚实的支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