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鲁迅说:“唯有民族团结之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何建国是乌拉盖交电小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是典型的“蒙汉夫妻”家庭。经年累月的彼此尊重、理解包容使他们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信仰早已相融相通,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书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初遇相知相爱 跨越民族界限
1986年7月的一天,亲戚朋友为两人牵线搭桥,虽然两个年轻人互相喜欢,但是崔淑霞有自己的顾虑,她担心两个人民族不同、语言隔阂,更害怕有些人对他们的婚姻产生偏见,何建国告诉崔淑霞“幸福要我们争取,语言民族不是爱情的障碍”。汉族姑娘刚嫁到这个蒙古族家庭时,无论是从生活习俗还是语言沟通方面都有些许不适应。为了让媳妇尽快的融入这个家,何建国耐心地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带她品尝烤全羊、吃奶食品、喝奶茶,现在她熬得奶茶醇香又浓郁,一家人都愿意喝她熬得茶。崔淑霞也邀请何建国到家中,让他体验汉族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包饺子、做汤圆,就这样两个人相互体谅、相互改变,如今他们的生活习惯变得很一致,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岳母出生在黑龙江,因气候原因,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在她4岁时患上了关节炎,导致关节变形,身体发育受到影响身高仅有1.2米,婚后何建国考虑到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夫妻商量着把岳母接来,如今老人81岁,一直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刚开始,岳母对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不太了解,难免有些不适应。何建国没有丝毫怨言,总是耐心解释,细心照顾,一次岳母生病住院,何建国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前端茶送水,喂饭擦身,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他是亲生儿子,岳母感动的热泪盈眶,逢人便讲“我这蒙古族女婿比亲儿子还亲呐!”日常生治中,何建国总是尊重岳母的饮食习惯,专门为她准备清淡汉族东北饭菜,岳母也学着做蒙古族手把肉,包子等,给女婿一个惊喜,每到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家人们都会穿上蒙古族盛装,举行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为岳母敬献哈达、同祭敖包,他们也非常重视传统佳节,每逢佳节都会接她娘家人来一起过节,如今过节日已然成为他们家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家人每次过节都幸福满满,其乐融融。
言传有教 传承民族团结
在这个家庭里,他们都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他们经常给孩子们讲述民族互助历史故事,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们积极参加促进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向同学们进述自己家庭故事,还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古感人故事,成为了校园里的民族团结小使者。一晃40年过去了,从习惯不同到相濡以沫,从理念不同到默契十足,们经受了生活的洗礼,跨过了语言的障碍、习惯的差异和理念的不同,风雨同舟,共同进退,如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家庭,在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不断增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作者简介
曲玉梅女汉族网名!滴墨红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天边草原文学会会员,诗社成员!文学爱好者喜欢音乐,北彊亮姐加盟成员,家政服务的法人经理,并经营民宿!是管理区妇女创业先进,带动当地就业得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