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黄河口的生命传奇
——读《黄河口的生命密码——东营泥胡菜》有感
作者/李咸化(山东济南)
尹景芬同学笔下的《黄河口的生命密码——东营泥胡菜》,如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黄河口独特生态与人文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东营泥胡菜所蕴含的非凡生命故事。
文章开篇,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东营泥胡菜在黄河入海口滩涂上的生长姿态。那灰绿色的植株、锯齿状的叶片以及紫红色的花苞,在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仿佛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碱滩上的翡翠”这一称呼,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泥胡菜的珍贵,更流露出当地百姓对它深深的珍视之情,让读者瞬间感受到这植物与这片土地是紧密相连的。
泥胡菜的生存智慧令人赞叹不已。它叶片上的蜡质层和坚毅的主根,以及在不同季节应对环境变化的独特方式,无不体现出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这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让泥胡菜在高含盐量的滩涂中蓬勃生长,它的存在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这也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文中关于泥胡菜在东营饮食文化中的呈现,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温情。清明前后的采摘盛事,人们对泥胡菜的精心挑选,以及丰富多样的烹饪方式,从传统的“碱蓬窝头”到现代创意菜肴,都让我们看到泥胡菜如何融入东营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舌尖上的乡愁记忆。这种将地域特色植物与饮食文化紧密结合的描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泥胡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进一步凸显了它的不凡。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以及诸多有益成分赋予它的药用功效,展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而当地渔民对泥胡菜的传统用法,更是体现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智慧,让我们看到泥胡菜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随着文章的推进,作者讲述了泥胡菜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其人工培育技术的突破,以及泥胡菜在盐碱滩变绿洲过程中所发挥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的美好愿景。泥胡菜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中,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完这篇文章后更加认识到到,泥胡菜不是一种普通的野菜,它是黄河口生命奇迹的象征,是东营地域文化的瑰宝,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它用自己的生长历程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与探索。这篇文章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与大自然携手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河口的生命密码——东营泥胡菜
作者/尹景芬(山东东营)
在黄河入海口的广袤滩涂上,一丛丛灰绿色的植株傲然挺立,与恶劣环境顽强对抗。它们锯齿状的叶片,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裹着一层薄薄的盐霜,在日光下闪烁着微光;紫红色的花苞,于咸涩海风的轻抚中,悄然舒展身姿,绽放出独有的生机与活力。这,便是东营独有的泥胡菜,当地百姓亲昵地称它为“碱滩上的翡翠”,质朴的称呼里,满是对它的珍视。在这片年轻且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泥胡菜以独特的生命姿态,书写着一段段令人动容的生命奇迹。
东营泥胡菜的生存智慧,着实令人惊叹。它的叶片表面,天然覆盖着一层细密的蜡质层,宛如大自然馈赠的防护铠甲,能高效阻隔盐分的侵蚀,守护着植株内部的生理平衡;主根更是坚毅,深深扎入地下,牢牢锁住生存的希望。雨季时,泥胡菜像个勤奋的储水者,争分夺秒吸收并储存水分;旱季来临,它又化身休眠的智者,叶片蜷缩起来,尽可能减少水分蒸腾,以最低的能耗熬过艰难时光。凭借这些优势,泥胡菜才能在土壤含盐量颇高的滩涂环境里,蓬勃生长,把生命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盐碱地。
每年清明前后,东营大地上便会上演一场特殊的“采摘盛事”。人们挎着柳条筐,脚步轻快地奔赴滩涂,寻找那一抹抹鲜嫩的绿意。采摘时,他们眼尖手巧,专挑叶片完整、叶背白霜均匀的嫩株,这样的泥胡菜,苦味最淡,口感最佳。在东营人的饮食文化里,泥胡菜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传统做法是将新鲜泥胡菜在盐水中浸泡两小时,洗去多余盐分后切碎,与粗粮巧妙搭配,蒸制成独具风味的“碱蓬窝头”,咬上一口,满是粗粮的质朴与泥胡菜的清新;也有人用它炒菜、煮汤、做馅,每一种做法都饱含着家的温暖。现代厨师们更是创意十足,研发出泥胡菜虾酱、海米拌泥胡菜等新式菜肴,一经推出,便凭借绝佳的口感征服了食客们的味蕾。
泥胡菜虽带着些许苦味,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经检测,它的维生素C含量远超柑橘,是大自然赐予的“维C宝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泥胡菜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等成分,这些天然物质赋予了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凉血止血的功效。在过去,当地渔民出海时,总会带上一些泥胡菜,一旦遭遇晕船呕吐,嚼上几口鲜叶,不适便能迅速缓解;受伤时,用泥胡菜汁外敷伤口,也是渔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疗法,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随着东营生态湿地修复工程稳步推进,泥胡菜的人工培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运用盐梯驯化法,成功培育出耐盐性更强的品种,为泥胡菜的繁衍开辟了新路径。如今,在黄河口生态游区,游客们可以亲眼目睹泥胡菜的神奇力量——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在泥胡菜的努力下,逐渐蜕变成为生机盎然的湿地绿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泥胡菜,这看似平凡的野菜,用倔强的生长诠释着生命的坚韧,静静见证着黄河口的沧海桑田。它不仅是东营人餐桌上的乡愁记忆,更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珍贵活体标本。在人类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漫漫征程中,泥胡菜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激励着人们尊重自然、探索自然,与大自然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