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可不可以祝福“佳节快乐”?
诗友小妤问:先生上午好!刚刚学习完您的答疑信箱第405期,了解到清明自古代以来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民俗活动而被称为佳节。我也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要请教先生,端午节究竟能不能用“佳节快乐”的祝福语?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端午快乐”“佳节快乐”是极其错误的表达方式,只能说“端午安康”。
钟振振答:我觉得端午节用“佳节快乐”的祝福语,没有什么不可以。理由如下:
(一)自唐以来,古诗词中即称端午节为“佳节”。
唐·殷尧藩《端午日》诗曰: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宋·郭祥正《午日送酒与元舆》诗曰:都城酬此酌,佳节可重论。按,“午日”即端午节之别称,下不具注。
李之仪《端午睡起和韵》诗曰:岂复记佳节,饱食睡亭午。
谢薖《端午即事》诗曰:卯饮缘佳节,昌阳荐一巵。
张藴《午日次韵池袭父》诗曰:小泊苹香柳下矶,重逢佳节感年时。
元·董寿民《端午日》诗曰:佳节莫教容易过,醉馀吟得一诗成。
许恕《仁寿南楼午日》诗曰:佳节三悬艾,浮生一转蓬。
吕诚《午日漫兴》诗曰:年华流水苦匆匆,佳节樽前几度逢。
又有称“良辰”者,义同“佳节”。
唐·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诗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按,“五日”亦端午节之别称。
宋·陈宓《端午日枫亭道中》诗二首其二曰:去家一宿六十里,便作良辰客异乡。
明·沐昂《端午》诗曰:厚禄惭无补,良辰每自怜。
又有称“佳辰”者,义亦同“佳节”。
宋·李之仪《南乡子·端午》词曰: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按,“重午”亦端午节之别称,下不具注。
秦观《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赋得深字》诗曰:别乘载邹枚,佳辰事幽寻。
侯寘《朝中措·为云庵寿》词曰:年年重午近佳辰。符艾一番新。
元·吕诚《南归午日》诗曰:午日葵榴屋角新,过园又复值佳辰。
华幼武《午日危坐养浩斋喜天游见访对花小酌》诗曰:江皋连日雨蒙蒙,已拚佳辰寂寞中。
明·王佐《午日呈郑久诚参政》诗曰:往事氛埃成远梦,佳辰风雨忆华年。
(二)自宋以来,古文献中即有端午节言“乐”之例。
宋·王禹偁《谢御制重午诗表》曰:伏惟皇帝陛下,运应一千,启升平之嘉会;节当重午,乐长养之玄功。
周必大《端午帖子·淳熙五年太上皇后閤五言三首》其二曰:赫奕蕤宾月,宫庭乐事频。便从端午节,排当过天申。
朱熹《题叠石庵》石刻曰:晦翁与程正思、丁复之、黄直卿俱来,览观江山之胜,乐忘归。时淳熙己亥重午日。
元·叶颙《庚子端午次潘明举韵二律》其二曰:内家端午赐新衣,万姓千官乐盛时。
明·沐昂《端午》诗曰:且耽觞咏乐,空讶岁时迁。
刘溥《清风楼雅集歌》小序曰:永乐庚子重午日,淞南张允敬设宴于金文鼎之清风楼,坐客皆贤,酒酣乐甚。予就席中挥笔赋此,以写一時之乐事耳。
黎淳《题宋宗竞渡图并序》曰:宋辕南徙,其乐事无减宣和时。每端午节,命西湖竞渡,上率嫔妃纵观,岁以为常。其好事者即所见图之。
李默《孤树裒谈》卷三曰:永乐间,禁中凡端午、重九时节游赏,如剪柳诸乐事,翰林儒臣皆小帽袜囗囗侍从以观,观毕各献诗歌词。上亲弟高下,赏黄封宝楮有差。至宣德间犹然。
清·高士奇《缲丝行》诗曰:妇子乐馀闲,时节到重午。刈蒲缚彩粽,食罢作茧虎。
曹煜《答杨星源书》曰:别来数月,遂成炎暑。午日之乐,想吴门尤甚也。
姚莹《舟行触鱼跃起丈馀惜不能得之》诗曰:却思今年客邸乐,端午置酒堂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