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韵》
和《中华通韵》解析
1941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为配合国语运动,正式颁布《中华新韵》十八韵部。
该韵书以北平音系为标准,首次系统化整合,确立"以国音为准,兼顾古今"的编纂原则,成为现代汉语诗韵改革的奠基之作。
2005年推出《中华新韵(十四韵部)简表》试行版,将传统《平水韵》106部简化为14个现代韵部。
后又经六年实践检研讨,最终于2010年定型发布《中华新韵(十四韵)》正式版,构建起"新旧韵双轨制"的当代诗词创作规范体系。
采用“同身同韵”原则,即韵身(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为同一韵部,例如“麻、波、皆”等14部。
以普通话声调为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取消入声字。
2019年1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韵部由原来的十四韵变为十六韵,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发布。
《中华通韵》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依照《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划分,分为16个韵部。
彻底取消入声字分类,完全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韵部更简洁。
两部韵书,是中国诗词创作中两种基于现代汉语语音体系的新韵书,旨在简化传统韵书(如《平水韵》)的复杂性,适应普通话的普及需求。
一、 编纂背景与定位差异
1. 核心目标
《中华新韵》由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制定,简化了传统韵书的复杂性,强调“朗朗上口”的实用性。
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础,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简化了传统韵书的复杂性,旨在降低诗词创作的门槛,促进声韵改革。
《中华通韵》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主要面向教育领域,注重规范性和系统性,旨在为中小学诗词教学提供统一标准。
其16个韵部的划分更细致,兼顾语音学严谨性。
2. 适用场景
新韵更受民间诗人群体喜爱,因其韵部少、选择灵活,适合自由创作。
通韵因官方背景,逐渐进入教材和考试体系,成为校园推广的“标准韵书”。
二、韵部划分与语音规范
1. 韵部数量与结构
新韵14部:
合并部分发音相近的韵母,如将“eng, ing, ong, iong”统一归为“十一庚”,强调押韵的宽泛性。
通韵16部:
进一步细分韵母,如将“十一庚”拆分为“十四英(ing, eng)”和“十五雍(ong, iong)”,并独立“十六儿(er)”韵部,语音分类更精准。
2. 具体韵母调整
二波韵:
新韵中的“e”在通韵中被划入“三鹅韵”。
十二齐韵:
新韵的“i, ü, er”在通韵中分属“四衣(i)”“六迂(ü)”和“十六儿(er)”,避免混淆发音差异。
三、 语音基础与创作导向
1. 语音依据
两者均以普通话为基础,取消入声字,平仄按现代四声划分(1、2声为平,3、4声为仄)。
通韵对多音字、异读字的处理更严格,如明确“儿化音”独立成韵,避免与“i”“ü”混用。
2. 创作灵活性
新韵允许更大范围的“邻韵通押”,如“寒(an)”与“先(ian)”可互押,减少用字限制。
通韵因细分韵部,对押韵的规范性要求更高,但保留了部分传统诗词的音韵美感。
四、 文化价值与争议
1. 与传统韵书的关系
新韵与通韵均被传统派批评为“割裂历史”,因其完全摒弃了《平水韵》的入声系统和古音体系,导致古诗吟诵时的音韵错位。
支持者则认为,新韵系韵书是“时代必然”,通过降低格律门槛吸引更多人参与创作,避免旧体诗沦为小众文化。
2.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专业诗人多坚持使用《平水韵》,以保持与传统诗词的衔接。
而普通创作者或学生更倾向于新韵或通韵,因其无需记忆复杂古音。
部分刊物要求注明用韵类型,且严格禁止新旧韵混用。
附录: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韵部;
韵母
一麻;a、ia、ua
二波o、e、uo
三皆ⅰe、üe
四开ai uai
五微ei ui
六豪ao iao
七尤ou iu
八寒an ian uan üan
九文en in un ün
十唐ang iang uang
十一庚eng ing ong iong
十二齐i er ü
十三支(-i)
零韵母
十四姑u
附录:中华通韵(十六韵)简表(按照汉语拼音韵母顺序排列)韵部
韵母
一啊a、ia ua,例字:花、家、霞、画、瓜
二喔o、uo,例字:歌、波、多、河、火
三鹅e、ie üe,例字:月、雪、别、节、学
四衣i、-i,例字:知、吃、诗、日、机(特指舌尖元音)
五乌u,例字:书、湖、树、路、初
六迂ü,例字:鱼、雨、曲
七哀ai、uai,例字:来、开、怀、外、台
八欸ei、ui (uei)例字:飞、回、水、美、雷
九熬ao、iao,例字:高、桥、笑、草、飘
十欧ou、iu,例字:秋、流、舟、酒、头
十一安an、ian uan üan,例字:山、天、关、园、船
十二恩en、in un ün,例字:云、心、春、文、群
十三昂ang、iang uang,例字:江、光、阳、窗、霜十四英eng、ing、ueng,例字:风、星、空、龙、雄
十五雍ong、iong,例字:公、松
十六儿(零韵母)er,例字:儿、而、耳、尔、迩
注:多音字需根据实际发音归入不同韵部。创作时,建议结合工具书,或在线韵书查询系统进一步确认。
总结
《中华新韵》与《中华通韵》的本质区别在于
实用简化”与“规范教学” 的不同导向。
前者以降低创作难度为核心,后者以语音学规范和教育普及为目标。
尽管两者均试图解决传统韵书与现代语音脱节的问题,但其争议也折射出文化传承与时代适应之间的永恒张力。
对创作者而言,选择何种韵书需权衡个人需求:追求自由表达可选新韵,注重规范教学则宜用通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