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家
白玉俊
鄠邑区孝义坊村,这曾是我年少时渴望逃离的地方。那时我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一门心思地想去外面闯荡。终于,我有幸入得公职,在外谋生。虽然不得身居住家,但孝义坊村,却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是我最为深沉的牵挂和最无法割舍的地方。
我十八岁当兵,离开了亲人,告别了家乡。服役二十二年,从警二十年,退休十年。在外漂泊了五十年。
夕阳总爱桑梓地,游子更思邻里情。去年春节过后,我回老家,在空置了二十几年的祖遗宅基上,把房盖了。随机把户口从咸阳市渭城区,顺利迁到了西安市鄠邑区,落户到了甘亭镇孝义坊村。从此,我正式成为孝义坊村的村民了。我站在房子二楼的屋面上,面朝屋后肥沃又阔旷的田野,远视父母及亲人安息的方向,思绪万千,心里默然吟道:(我),"从小梦寻越农门,酸甜苦辣几度春。星转斗移五十载,孝义坊村归途人″。我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喊了声:我回家啦!。
站在这片充滿回忆的地方,看着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些乡音缭绕的方言,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久违与亲切。村头遇见96岁高龄的齐永耀四哥,我忙递烟问好。他虽然腿脚不方便,但精气神还好。思维清晰,叫我小名:严利,你回来咧?我俩交谈甚欢,欲言不止。见到了当年的生产队長刘志信五哥,他拉着我的手说:你还上班呢吆?我说已退休10年了。当年我放寒暑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割麦碾场砍苞谷杆,摘棉花挖红薯,拉架子车往田里送粪……。我去窜门找齐济民大哥,家人说去年病逝了。是啊,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生老病死,迟步难见。我既感叹,又有些伤感。忽然想着,咋就见不到我亲爱的妈妈和哥哥们?顿时泪涌如泉。是啊,回家的路虽不远,但是,吃公家这碗饭,身不由已,尽忠难尽孝。心里愧疚。
回到了这个伴我成长的地方,目光所及之处,都弥漫着回忆的芬芳。心所向之处,都是温馨而美好的时光。已故老书记齐永正,齐永春,孝东的郭永忠,孝西的刘世成,他们是我年幼时心里共产党的形象。他们德高望重,带领村民,斗天斗地,不辞辛劳,为公为民,与人为善的高尚品德,震撼着我的心灵。刘俊生老师,教书育人,恩德难忘。三伏天,他常带我们一帮学生娃去西河戏水,至今记忆犹新。立义,立武,连普,连斌,连宝郭家五兄弟,常带我打篮球,教授我一技之長,受益颇大。曾经光着屁股一块長大的乃娃,竹林,蛇(齐廷辉),千林,永生,录娃,琪娃等发小,见面亲切有加,无话不谝。彦昌,占占,平旺,昌昌,孟社,联昌等同学,友谊如初,相遇言欢不倦。老书记后人齐创胜,为人和善,助人为乐,四邻称赞。名扬四乡的金牌婚礼主持人齐小琪,敬老爱幼,文武双全。农民歌手李存良,风稚时尚,勤俭持家。他们各有千秋,都很优秀。青出于蓝胜于蓝,是村里新一代佼佼者。
感谢方智生二哥,当年他当兵探亲回村与我交谈说:“当兵好,保家卫国,很光荣,干好了,有前途。”激发了我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播下了我立志从军的种子。齐朝东,刘志辉两位老哥,是户县一中老三届的学生,一同投笔从戎,很有成就。他俩是我学习的榜样,象一盏明灯,亮我前程。我回家了,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曾经的一桩一幕,回忆的一事一件,都使我心存感恩,难以忘怀。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我回家的路走了五十年,虽然也很艰辛,但从未言弃。因为它承载着我太多的少年回忆。这份朴实无华的温暖,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
阳春三月春滿园,七旬老翁梦随愿。趁着西阳美丽的霞光,我独坐村宅,眺望巍峨的秦岭山,我心浪翻滚,吟诗抒怀:
游子回故园,
时隔数十年。
梦里思亲泪,
明月照我还。
旅途艰辛路,
吟诗绘画卷;
秋风生渭水,
落叶归長安。
2024-4-19

作者简介:白玉俊,男,中共党员,服役,从警,退休。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