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善抱不脱
作者:憨子
提要:
在本章里,老子提出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为天下修身的根本原则。
[原文]
善建者不拔①,善抱者不脱②,子孙以祭祀不辍③。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④;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
①、建:建树;拔:拔除,动摇。 ②、抱:抱持、固定,引申为牢固;脱:脱离,丢失引申为放弃。 ③、子孙以祭祀不辍:辍,停止、断绝、终止。此句意为:子子孙孙(能够“善建”、“善抱”)香火不断。 ④、长:尊崇。⑤、故以身观察,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自身察看观照别人;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可以动摇,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离,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子子孙孙就会香火不断。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真实纯正;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家庭,他的德性就会丰盈有余;把这个道理付诸于乡里,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邦国,他的德性就会丰厚光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个人应有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人;以治家应有的治家之道观察看家;以治乡应有的治乡之道察看乡里;以治国应有的治国之道治理邦国。以平天下应有的平天下之道察看天下。谁要问我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
[耄耋白话]
中国人讲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基础。那么,人应该如何修身?老子在本章里将其概括为两句话,八个字,这就是“善建不拔 善抱不脱”。
从行文上看,本章应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开宗明义指出修身之道:“善建者不拔①,善抱者不脱”,即善于建树的不可以动摇(信念),善于抱持的不可以放弃(道德)。第二个层次,强调将这种道理努力用于修身、齐家、治乡、谋国、平天下,必然产生极好的效果。第三个层次,老子指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都要坚持“不拔”“不脱”的正确的道理,持之以恒不可动摇放弃。第四个层次。老子回应第一个层次,说明自己之所以知天下,就是坚持了“不拔”、“不脱”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学者大约受儒教影响太深,看到老子的“修之”于身、于家、于乡、于邦、于天下,就想到了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是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所批评过的“带着个人的情欲”阅读《道德经》,“就只能从它的不完全状况考察它。”
那么,老子这里的所说的是什么呢?
联系第52章的“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第53章的“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本章里老子强调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正道,即想要于身、于家、于乡、于邦、于天下都取得良好建树,就必须坚持“正道”这个底线。而这,正是老子道家与孔孟儒学的根本区别。道家强调以“道德”充实自我,修养自我,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坚持为了百姓的良好道德并做出贡献,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为了实现自己留名青史的目标。前者是自然地,后者是功利的;前者是任何时候都不拔不脱即不可动摇和脱离的,后者则是“进而兼济天下,退而独善其身”。这就是道与儒的根本区别。两者相比,高下立现。
我们看看历史,中国从来不缺少忠臣,而且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记述忠臣的篇章都占绝大多数。但是,按照老子的观点,这些忠臣多忠于的是“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的“盗夸”即皇帝,而始终坚持正道,维护人民利益“不拔不脱”的忠臣,几乎找不到。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个真真正正、确确实实始终坚持正道,“不拔不脱”,不离不弃的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忠臣。他的一生至始至终都是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某个人,某个集团。他一生实践的是:当集体、领袖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必须维护的是人民利益,为此哪怕得罪集体,得罪领袖他也不顾。
他就是曾经威震世界的彭德怀彭老总。
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曾经写道:“历史上‘武战死、文谏死’的忠臣多的是,但集‘武战死文谏死’于一身的忠臣,彭老总是第一人。”他的武战文谏人们已经说了许许多多,这已经无需赘述。但我觉得所有对彭老总武战文谏赞赏有加的人们往往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那就他为谁而武战文谏?是为集团领袖,还是为草根人民?他在两者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理智的选择了人民,并且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得罪领袖,伤及自己。
有两件骂娘的小事可以证明。
当朝鲜战火熄灭,披着硝烟的老总第一次来到北戴河休息,当夜晚到来时他发现,偌大的北戴河宾馆只有扳指头数得过来的几盏灯火。他一问,才知道这北戴河是给像他这样的中央首长们特地建立的疗养圣地,级别不够的官员都不能进入北戴河景区,更别说普通的老百姓了。知道了这个真像的老总开始骂娘,为大家视为自然而然的这种特殊待遇骂娘。在他的眼中,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阶层,只有与人民平等的公仆。
再就是戎马倥偬中的某天,回到北京的彭老总他的警卫员们多次死磨硬缠的要求下终于答应去逛一次公园。那天他大踏步的在警卫员们的前面到达景山公园的门口,看到的是公园大门紧闭,公园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游人,于是拧身就向回走。警卫员询问门卫,门卫回答:接上面通知,因彭老总今天要来公园,所以禁止任何居民进园。得知这个原因的老总再次愤怒的骂娘,他说:因为我彭德怀就不许群众进公园,这不是让群众骂我彭德怀吗?他发下狠话:“这个规矩不改,我彭德怀永远不逛公园。”因为此,直到他被罢免之后也没能再去过任何一家公园。不是他不能游园,也不是他不喜欢公园,而是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游园影响民众的游园!
他自己是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把同僚也看成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他的眼里,大家既然都是人民的公仆,那就必须忠于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哪怕他就是党的总书记,国家的主席,也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公仆只能忠于人民,而不能有高于人民的利益。他不知道,人是会变的,而他却还像老子说的“常德不离”,保持着婴儿一样的单纯。他不知道他这样的骂娘会得罪哪些人,让那些人难堪,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危害?
类似于这样的骂娘还有许多,正是这样的骂娘,让某些同僚不快,让他陷于孤立,为以后庐山挨整和文革受害埋下了伏笔。
1961年他以带罪之身回到湖南实为接受教育的调查,头脑里依然只有人民的利益。根据曾随从彭老总调查的记者戴鼎的回忆,某天,彭老总对他说:“戴鼎同志,请你写篇文章,我要拿回去和国家粮食部、财政部打官司!”戴鼎一听,吓了一大跳,打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彭德怀两手紧握贴在胸前,眼望窗外,激动地说:“我们国家要心想农民,制定政策不光是想国家一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几亿农民的大头……解放才12年,很多农民仍然困难。”接着,他对戴鼎说:“你学过历史,写这个材料要从外国的、我国历史的、现实的情况三方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现在的征购是‘水涨船高’政策,政策年年变,农民增了点产,国家就要多缴征购超产粮,浮夸风满天吹,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征了过头粮,农民自己空了仓,吃不上饱饭,到头来发挥不了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请看,一个还在遭受批判,自己命运前途未卜的人,依然在为草根蚁民着想,还要为了“几亿农民的大头”去和国家机器打官司。他心里装的依然是人民,念念不忘的还是人民。
1974年11月29日15时35分,人民的彭老总彭德怀被折磨致死。尸体被化名王川偷偷地火化。没有亲人,没有同志送别,有的只是鬼火魔焰。
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对彭老总“祭祀不辍”的不仅是彭家子孙,更有中华民族的亿万民众。早在文革后期,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的老农民悄悄地告诉我:多少代后,现在的很多大红人就没有人知道了,但是彭德怀的名声却会越来越响亮。
历史证实并继续证实着他说的话。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网名草根,咸阳诗词学会理事,秦韵诗文学会会长。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以及《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另有多种教辅读物发行全国。教学之余涉猎散文诗歌,有百余万言杂谈以及诗词散文见于多种刊物。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善才的困惑》《屈原的屈冤》等小说问世。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