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春,刚开学不久。
一天上午,我在房间办公。
“嘟嘟、嘟嘟”上楼梯的脚步声,“咚、咚、咚”的敲门声,“兄儿(弟弟的意思)、兄儿”的呼唤声,相继传入我的耳鼓,我赶紧去开门。
“啊!是姐姐呀。您从哪儿来的?”
“我从长沙来的。”姐姐手里握一瓶橘子汁。
“这瓶橘子汁是上车时覃文静给我买的,我舍不得喝,来专门送给你的。”
姐姐连忙将橘子汁塞到我手里,我只好接下,瓶子还热乎乎的。
“谢谢姐姐,请屋里坐。”
“不坐,家里有牲口、有生产要回去打理。”
说完,姐姐转身就回去了。
姐姐回去后,我小心地将橘子汁放在办公桌上,也舍不得喝。
过了几天,我担心会变质,终于鼓起勇气喝了。甘甜、甘甜的。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橘子汁。可姐姐此前也从未尝过橘子汁。
三十多年了,这瓶橘子汁恰似母亲的乳汁,一直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温暖着我。
姐姐名叫张丛春,1926年农历2月12日生于张家界市城北子午台。与我母亲同年生,比我母亲大八个月。
1984年9月的一天中午,我在操场上转悠。
这时从乡邮电所走来一位中年妇女,她问我:“同志,你是老师吗?”
“是的,您有什么事?”
“我儿子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来信了,我想请你帮我写一封回信。”
“好,我帮您写。”于是我带她来到我的房间,我按她的吩咐写好了回信,并念给她听,她很满意。
然后我告诉她:“您儿子廷高我认识,我们是同学,我是10班的,他是12班的。”
我写好信封后,并陪她到邮电所把信寄了出去。
她又问我;“你贵姓?家住哪儿?”
“我姓张,青龙垭的。”
“我也姓张,家住野鸡铺。张子贵你认不认得?”
“我认得,在我家河对面住。我叫他久哥的。”
“我也叫他九哥,是认的哥哥。我没弟弟,我认你做弟弟好不好?”
“好。就是您的弟弟,您就是我的姐姐。今后的信就由我来写,不用找别人来写了。”
30多年了,不是亲姐姐,胜似亲姐姐。
2006年,我母亲去世了。
2014年5月,姐姐去世了.姐姐像母亲一样疼爱着我。她把最好的酒留给我喝,把最珍贵的补品攒给我吃。
姐姐的命是硬的,比金刚石还要硬;姐姐的童年是苦的,比黄连还要苦;姐姐的晚年是甜的,比蜂蜜还要甜。
姐姐两岁时,父亲为了躲抢犯(土匪)慌忙之中跳入石灰堆中呛死了。姐姐随母亲改嫁下堂到了何家。
五岁时,母亲生了妹妹,只好回到奶奶身边,和双目失明的奶奶相依为命。
姐姐有一哥哥,在她三岁时见过一面后就没音讯了。姐姐说,他的哥哥会吹号,好像是当红军去了。
姐姐五岁开始帮奶奶做家务活。八九岁就去大户人家当了童养媳,受尽了虐待。
姐姐不满十五岁就由奶奶做主嫁到了袁家界石家。石姐夫患肝腹水不能劳动,家庭一切皆由姐姐承担,生活得万般无奈。后来,石姐夫开恩,同意姐姐改嫁。
姐姐二十三岁时改嫁到了中湖乡野鸡铺村香芷溪吴家。吴家一贫如洗,吴姐夫忠厚本分,患有肺结核。
姐姐五十二岁时,吴姐夫丢下母子俩撒手西去了。
姐姐一生怀了十二个孩子,流产了三个,生育了五女四男九个孩子。最后仅幺儿廷高抚养成人、成才,其余在四到十七岁间先后夭折。
特别是三儿子廷忠,四岁时,正值食堂化,没吃的,生活特别困难。姐姐只好将每餐四俩米的饭留给孩子们吃,自己却煮芭蕉篼吃。一天,廷忠饿得快不行了,姐姐拿碗去食堂要点饭,管理员说没有。廷忠最后活活饿死了。
吴姐夫去世前长年生病,缺医少药,更没营养品,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吴姐夫去世后,姐姐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姐姐参加生产队劳动,挣钱给儿子治病、送儿子上学。
责任制到户后,好心人劝姐姐让儿子停学回家劳动,可姐姐 硬是要儿子继续上学读书。
儿子争气,1981年考上了大庸一中(今张家界市一中)。姐姐栽田、种地、养猪、喂鸡、卖小菜挣钱供儿子读高中、上大学。
1984年高考,廷高以全县理科第八名、考分500分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8年,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到大庸二中(今张家界二中)任教。姐姐又鼓励儿子继续考研,自己在学校喂猪、给学生炒菜卖挣钱。
儿子廷高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复习迎考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终于考上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
儿子读研三年,姐姐一人在市区做零担生意、当保姆挣钱。1993年儿子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分配到国家税务总局工作。2001年赴美国旧金山攻读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底学成回国后,继续在国家税务总局为国效力。
姐姐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她从不娇生惯养。她深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家教胜过好学校,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勤劳善良、诚实节俭、尊老爱幼、知恩图报、廉洁奉公。
儿子每次上班去,她总是谆谆告诫:“儿啊!别人送的烟酒、钱物你不能收,要好好为国家工作,千万不要犯错误,别给老娘丢脸。”儿子将母亲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间。
姐姐把一位农民的儿子从穷山村送到省府、京城、送到大洋彼岸。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儿子,所付出的心血是无法估算的。
姐姐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姐姐不仅教育了儿子,也教育了我。我和妻子也像她那样教育孩子。她那勤劳善良、纯朴节俭、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恰似那甘甜甘甜的橘子汁,永远滋养着我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