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1984“八十年代上甘岭”
的战斗岁月
作者:李跃坚
1984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英雄的11军31师91团在1175.4高地(八十年代上甘岭)和8号阵地地区经历了拔点作战、防御作战、奇袭捕伏、战役佯动、抗敌反冲击等行动,与友邻部队密切协同和配合坚守住了天保方向第一道国门。全团官兵展现了坚忍不拔、敢打必胜的信心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战士们揹水上1175.4阵地
昨晚上我睡不着觉,因为想起要重回当年的战场,我经历了英雄团每一次的作战行动。有一种无名的冲动,这种强烈的感觉只有经历过当年战场上那种生与死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和艰难险阻;经历过那种失去战友的巨痛才有的强烈的冲动和感情。
我想起了侦察排的朱国义,他牺牲前一天我到前沿13号高地勘察时还见到他,他给我敬了个礼,我俩聊了几句话,可以明显感到他神态中的自信、淡定和坚毅。没过几天,这个山东藉的帅小伙就出现在了牺牲的名单上。 我还想起攻打A1据点的头天晚上,指挥所与前沿的有线电话一头是我,一头是二连副连长刘正彬,因前沿已非常接近敌第一道堑壕,我们双方都不能正常摇铃,整整一个晚上双方的耳朵都没离开过耳机,我可以不断听到刘副连长每次轻声说:“发现有越军特工越过第一道堑壕越境前出设伏”“有几个人影离我们越来越近”“最近的可能只有7、8米了”等等,我们就这样保持了一晚上,仅仅过了一天刘副连长在战斗中就牺牲了。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突然,那种心如刀绞的感觉已经刻在记忆里。
🔺作训股长李跃坚(中)在团指挥所
我也想起了反复在1175.4高地至-22号高地、913高地之间执行有线电通信保障任务的团通信连有线排长张忠佰帶的架线兵,无论白天黑夜经常往返于敌炮火封锁的地段抢修线路,每次见到他们总是那么的匆匆忙忙。虽然他们执行的是重复和简单的任务。但就是他们始终确保了整个战场的联络和指挥的畅通。我也经常想起三连司务长曹贵华带的炊事班,每天向前沿送饭,每天路过团指挥所时洞口时,都会向找我们打个招呼,因通往前沿的通道全是顺着石坎石缝走,两边还有地雷,又是原始森林,敌炮击时落下的炮弹把石头一起炸飞了,落在树上的炮弹又出现“高空爆”杀伤面积也增加很多倍。在这种有严重敌情顾虑环境中每天两次以上实施保障,来回出入通道是非常艰难和危险的,但我们的干部战士都能坚决地完成好任务等等。许许多多感人的场面反复不断出现在脑海中,我反复的掂量着“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句话的分量!
我庆幸自己有这么一段经历,面对任何一个84年和我们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老兵、老战友,你是好样的!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牺牲的烈士、还是活着的各级指挥员、战斗员都是英雄!都是共和国的功臣!”
作者李跃坚大校,云南省军区昭通军分区原司令员。他入伍在原11军31师,先后任营连基层指挥员,团作训股长。参加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和1984年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1175.4防御作战。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