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亓问道鸿儒院 研学新篇始墨香
——写在莱芜三亓齐访鸿儒书院之际
亓玉玲
在文化传承与教育革新的浪潮中,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活动在鸿儒书院热烈展开。莱芜“三亓”——亓玉玲、亓玉英、亓海珍的到访,让这座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莱芜“三亓”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源于三妮笔下的《莱芜奇女子》。文章开篇便饶有趣味地讲述了作者与亓玉英、亓玉玲相识的奇妙缘分,一句“三亓可以有”,开启了一段充满文化韵味的故事。此后,“三亓”的故事在书香、暖阳与咖啡屋的氛围中不断延伸,直到这一次齐聚鸿儒书院,共赴一场关于研学的探索之旅。
当莱芜“三亓”踏入鸿儒书院,书院以古朴典雅的姿态,如老友重逢般迎接她们。书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张期鹏率先分享了书院修缮背后的故事。每一块历经岁月洗礼的砖瓦,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修缮书院之举,不仅是对建筑的修复,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延续,践行着“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使命,让众人对书院的敬意油然而生。
无巧不成书,众人还碰上了亓玉玲的学生,张家洼“一小”“二小”的校长张正伟。大家围坐一处,围绕鸿儒书院的研学计划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研学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亲身触摸知识的温度。张正伟校长凭借多年深耕教育领域的经验,提议结合莱芜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设计研学路线。莱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同一座座宝藏,等待着学生们去挖掘。沿着这样的路线开展研学,学生们能在实践中真切感受莱芜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让知识在体验中生根发芽。
亓玉玲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强调研学应着重关注学生的体验和互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在她看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研学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实地调研、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张万正教授的到来,为这场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带来的张家洼分支野店家谱,堪称一部鲜活的家族史书。这份珍贵的家谱详细记录了家族的发展脉络、兴衰荣辱,每一页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俗文化。它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鸿儒书院的文化收藏,为地方文化和家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更为书院的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交流过程中,张万正教授结合家谱内容,从历史演变、民俗传承等多个角度为研学计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让研学计划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这场在鸿儒书院举行的交流活动,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是文化与教育的深度交融。众人的智慧在书院的空气中碰撞、交融,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鸿儒书院的研学计划定能顺利推进,让更多的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传承知识,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让文化的火种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此次踏入鸿儒书院,对初次到访的海珍和玉英而言,有着别样的触动与非凡的意义。书院里的每一处陈设、每一缕书香,都在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故事,让她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玉英更是被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研学理念深深吸引,当场便满怀期待地说道:“回去后,我一定要带上孙女来这儿开启一场研学之旅,让她也感受感受这知识的魅力与文化的熏陶。”她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孙女在书院中求知若渴的模样。
听到玉英的这番话,期鹏热情地回应道:“来时不妨约上三五个同学或好朋友,还有他们的家长一同前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研学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期鹏深知,集体的研学活动能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收获更多。同时,期鹏也主动表示:“我回去后就着手准备现场问答题目以及回家后的作业,让孩子们在研学过程中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得扎实,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
这场在鸿儒书院的交流与约定,不仅给海珍和玉英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更为即将到来的研学之旅埋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孩子们踏入书院的那一刻,一段段充满知识与欢乐的研学故事将就此展开,文化的传承也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让鸿儒书院的文化之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