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之12
在生命的两端追求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真谛
文/郭苗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幼儿和老人是我们每个家庭都要关注的生命的两端,而我非常幸运,今生有机会在生命的两端追求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真谛。
幼儿是教育的希望,老人是生命的归程。作为既经营幼儿园又打理敬老院的我,因此被人们戏称为“管得宽",说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管,是我们镇最特别的“领导”。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虽然是人才的振兴、产业的振兴,但绝对离不开幼教工作和敬老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下来,我分别谈谈幼教和敬老工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一、爱心办园,普惠兴教为人民
2010年9月,我在成功创办香山村幼儿园的基础上,创办了石坡镇第一所民办幼儿园——洛南县苗苗艺术幼儿园并开始招生。首期招生80名,第二年增至180名。很快,幼儿园成为全镇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民办幼儿园。
随后,我们又筹措资金400多万元,新建属于自己的校舍。目前,已建成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园,教学楼、活动室、五大部室、多功能厅、寝室作息室等一应俱全,设施条件一流,招生规模可达600人,办成了洛南北部乃至全县大有名气的幼儿园。
石坡镇苗苗幼儿园之所以迅速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坚持“让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儿童都有获得高端教育的机会”的办园理念。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的自觉行动。15年来,我们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五育并举"的方式促进“高端教育”的落实。
我们坚持“立德为先”,保教先从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始;我们坚持“启智为要”,保教围绕有序开发幼儿的智力素养稳步推进”;我们坚持"健体为重”,通过游戏、舞蹈、律动操、家务劳动等,逐步训练幼儿的体质体能;我们坚持“育美为上”,让幼儿亲自参与环境创建、手工制作,艺术涂鸦,提高幼儿的美育素质;我们坚持“爱劳为本”,采取"小旗手""小交警""小能手"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传统节庆训练幼儿初步的劳动技能。
幼教奠基发展,实力成就未来。在幼教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中,我们见坚守良心、弘物爱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只求为未来的乡村振兴输送更多更优秀的“苗苗”。
二、孝心办院,诚信敬老送温暖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全县敬老工作者的队伍。经过深入了解,我确定了办好石坡区域敬老院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让每一位在院老人都能感受亲如家人的温馨。”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坚持"少说漂亮话,多干实在事",下大力气在美化环境、改善伙食、和谐关系、转变作风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迅速实现了"三加强一提升"目标,全院工作入轨快,特色明,不断受到县、市各级领导的好评。
实事求是地讲,敬老院工作千头万绪,院民形形色色,众口难调。但我们坚持从四个方面入手创建特色,迅速推进了工作的发展。一是保留"集体庆生"优良传统,让每位院民感受集体的温暖;二是拓展"才艺展示"形式内容,让每位院民体验自我的价值;三是发挥"互助养老"全新模式,让情投异合的异性院民重组家庭;四是承担"播洒阳光”的神圣职责,让符合条件的敬老对象应入尽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养老对象的心上。
敬老消除后忧,努力打造精彩。在养老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中,我们秉持孝心、弘扬爱心,开展了大胆的探索,不断沿着“老有所依、表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三、坚定不移,在生命的两端助力乡村振兴
幼儿教育是教育吗?当然是。敬老孝亲是不是教育?绝对是。从咿呀学语到重垂暮年,恰恰就是终身教育。如果说成功的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开启人生成功的旅途,那么成功的敬老教育则是教育的落脚点,接纳人生幸福的归宿。受此启发,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幼儿进入敬老院,体验"老来难",把敬老院作为幼儿园的“孝老敬亲基地";我们也让老人进入幼儿园,体验"儿时乐",把幼儿园作为敬老院的"时光穿越乐园。"
2025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们几年来坚持贯通幼儿教育与敬老工作的探索是正确的,是在不同的向发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个木标就是全国人民共心共求的乡村振兴。
还好,我有幸在生命的两端,以不同的辛劳和同样的快乐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的荣耀,也是我的责任。看着孩子们学有所成,我看到乡村的发展;看着院民们老有所乐,我看到生命的真好。非常庆幸我有这样的机会,以这样与众不同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