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世草莽张笃恭生平
张泽武采访整理
张笃恭,字思敬,幼名兴山,今洛宁县陈吴乡下王召村人,是德里张氏大门十八世人。张笃恭生于1895年,在民国时期也是陈吴地区的实力派人物,历任陈吴上峪团总、洛宁县民团副总带、六区区长、金门乡地方武装大队长、金门乡抗日游击支队支队长、洛卢人民自卫军第四抗日支队副支队长、洛宁县南山垦殖办事处主任(开山队队长)等职务。
民国时期,洛宁有“三恭”, 张笃恭与宋玉恭、赵乃恭合称为洛宁“三恭”,均为洛宁县地方实力派人物。
张笃恭出生于家庭比较富裕的世代耕读之家,年幼时上过数年私塾,自幼聪明过人,略通文墨。张笃恭能说会道,胆识过人,粗犷豪放,敢作敢为,诡计多端,善于冒险。青年时期,社会交际广泛,在江湖上能通黑白两道。张笃恭生长在那乱世年代,总想闯出一条生存道路,凭借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
张笃恭年轻时深受土匪之害。曾经有过两次被土匪绑票的经历。第一次张笃恭被绑票后,家里想尽办法四处筹钱才将人赎回。第二次被绑票后,家中无钱赎人。张笃恭服用大烟自杀未遂。最后土匪撕票时,张笃恭奋力拼杀,跳崖逃生,隐居山南,多年未回。
1923年,豫西正是乱世之秋,军阀会战,土匪横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张笃恭看到洛宁地处山区,政治腐败,社会混乱不堪,土匪经常出没,正是出人头地的好时机。
张笃恭和本村二门族侄张福魁(二门19世人)商量:我要怎么去做,如何努力,才能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
张福魁告诉他:“在这乱世兵荒马乱之际,你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武装,有人有枪有人马,有枪便是王!你有了武装力量,便拥有了一切。”
张福魁又说:“在这乱世,各村为了自卫,乡绅大户和村中都购置有不少枪支,主要是长枪。等我们有了实力,可以向他们借,也可以向他们要,谁敢不给。前提是我们自身必须要有手枪。我们自己不能掏腰包,更没有钱去买。我们可不做赔本生意。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枪,这才是起家的根本。我们有了手枪,再来组织武装力量。到那时有了实力,再去各村借枪,借枪是最简便可行的办法。只有借枪才可以解决起家之初的最大难题。”
张福魁又继续说:“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是有关地盘问题。在陈吴峪中,陈吴是个大村子,既是集镇所在地,也是乡公所所在地。陈吴大寨留张家人多势众,能人多,社会关系广泛,在县里有实权。陈吴村实力雄厚,我们不可与之抗衡。就连陈吴村附近的村庄如德里、新寨等大村,这些村都有大人物,我们也惹不起,没有我们可以插手的机会。只有新村、下王召以上这些村是闲散之地,这些地盘我们可以图谋占据。”张笃恭经张福魁点拨后,恍然大悟。
于是张笃恭在寻找时机,准备搞枪。张笃恭、张福魁二人开始合谋搞枪计划并付诸行动。张笃恭二话不说,通过熟人关系借了一支一响手枪,随身携带。
后来张笃恭打听到王召寨村朱耀林有支手枪,经常出外为匪,抢人劫路,可他一直没有在本地作案。有一次朱耀林在陈吴街赶集时,在陈吴街北头杂货铺遇到了张笃恭、张福魁两人,朱耀林在柜台里边,张笃恭、张福魁两人在柜台外边,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发生争执,朱耀林仗势有枪,比较骄横,惹恼了张笃恭,张笃恭气愤不过,拔出匕首隔着柜台朝朱耀林头部刺了过去,朱耀林躲闪不及,脸被刺了一刀,鲜血顺着嘴角往下淌。
这时,朱耀林拔出手枪朝着张笃恭准备开枪,张福魁见机冲过去把朱耀林持枪的胳膊往上推了一下,子弹从张笃恭头顶飞过。张笃恭见势不妙,急转身冲出了杂货铺,出门后沿着街往南头逃跑。这天正是集日,街上人多,朱耀林在后边穷追不舍,不便开枪,一直追到陈吴街南门外,这时张笃恭趁机拔出手枪,突然转身,对准朱耀林开了一枪,打死了朱耀林,抢走了他的手枪。就这样,张笃恭搞到了第一支手枪,同时也给自己惹来了横祸。
当时,朱耀林在江湖上有一个朋友是樊村人,在部队当营长,听说张笃恭打死了朱耀林,并抢走了他的手枪。这个营长以为朱耀林报仇为借口,千方百计想办法从张笃恭那里把枪要走。这个营长派人捉走了张笃恭,软硬兼施,严刑拷打,逼迫张笃恭就范,让其乖乖交出手枪。他们用烙铁烫伤折磨张笃恭,张笃恭的前胸后背伤痕累累,宁死不屈,不肯就范。后来,这个营长就把张笃恭押到禄地区公所,在押送过程中,走到金山庙村。押送张笃恭的人员绕道河东走,因为张笃恭是下王召村人,他们不敢走河西这条路,怕经过下王召村时,张笃恭被下王召村人劫走,所以他们选择走河东这条路。当张笃恭被押送到小山底村时,天已是傍晚时分,当经过竹园道时,张笃恭突然挣脱绳子,跳入竹园,逃之夭夭。事后有人说,张笃恭用重金买通了押送人员,这才死里逃生,躲过了这场劫难。
可是张笃恭和张福魁他们两人只有一支手枪,仍然不满足,于是他们合谋再想办法搞一支手枪。
德里村有个大户张洛山家产丰厚,让人垂涎三尺。张洛山的本家为了吞并家产,暗中联络张福魁、张笃恭,让他们想办法除掉张洛山的孙子叫张先声,许愿说,事成之后,给两支手枪,两斗麦。他们打听到张洛山的孙子叫张先声,本人是个学生出身,有一支手枪防身,张先声的哥哥在洛宁北山庙山一带当土匪架杆。1932年6月的一天夜晚,张笃恭、张福魁借故把张先声拉到村南山河滩把他打死了,终于又抢了一支手枪。
这时张笃恭、张福魁又联络各村,以维护地方治安,防御匪患为名,召集了一些人马,组织成了一支队伍,又下令向各村富户要了一些步枪,组成了一支武装力量,称为“陈吴上峪民团”,张笃恭自称为“陈吴上峪团总”。张笃恭带领队伍到陈吴上峪的三益寨(今山底寨)驻防,成了独霸一方的人物。于是开始向各村派粮派款,老百姓不敢说半个不字。就这样,张笃恭成了陈吴上半峪的实权派人物。张笃恭为了自己出人头地,当上陈吴上峪团总,刚一出道,就杀害了两条人命,用来立威,造下了罪恶,由此为人所不齿。
早在1927年6月,梁炳麟任洛宁县长时,听说张笃恭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很能打仗,于是任命张笃恭为洛宁县民团副总带,当时洛宁县民团总带是程家岭人程老十。
有一年,黄县长到西山底剿匪,被土匪围困在西山底,张笃恭带领队伍攻打盘踞在西山底的土匪,亲自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把黄县长救出来,由此张笃恭声名远扬。
1930年秋,下王召村张笃恭(即张思敬)亲自负责带队剿匪,土匪首领王朝带领匪帮住在德里村张长庆家,双方对峙,从早上打到中午。张笃恭命令枪手组织三支枪同时射击,谁打中有赏。德里村张芝盛是三人之一,张芝盛开枪射击,击中了土匪头子王朝,活捉了匪首王朝,彻底消灭了王朝匪帮残余势力,为洛宁人民除了一害。
张笃恭因为剿匪有功,又拥有地方武装力量,因此被提拔重用,任洛宁县政府任命为六区区长。在任期间,政绩显著,六区地方乡绅及百姓们赠送“明镜高悬” 匾额一块,悬挂在张笃恭家大门口上方。
后来大原村韦敬庭当金门乡长时,任命张笃恭为金门乡地方武装大队长。韦敬庭下野时,张笃恭也赋闲在家。
据张笃恭护兵上西沟村伍德讲,张笃恭在山南(嵩县、栾川县)时刘少奇曾经给张笃恭开过会,讲过课。
1940年春,陈吴村张耀华在洛宁县政府任民政科长。张笃恭利用和陈吴村乡绅张秉圭是老朋友的关系,张耀华是张秉圭的侄儿,通过张秉圭的关系,张笃恭要求张耀华批准他在山上成立一个“垦殖办事处”,主要负责在南山开荒事宜。
南山是个深山区,向来没有人来争这个地盘,张耀华就同意批准了。张笃恭又提出要求说:“南山常闹土匪,山上不太平,需要组织一支武装力量,来保证开荒种地。”
张耀华特别说明:“这些武装人员作为缓役,可以不征这些人壮丁”。张耀华同意了此事。张笃恭得到了洛宁县政府的同意,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回来后,开始着手准备成立“南山垦殖办事处”,他组织人员在金门川各村大肆宣传,要组织一部分武装,凡是参加武装人员都可以缓役,不征壮丁。许多年轻人为了躲避被捉壮丁,踊跃参加,张笃恭迅速组织了这支队伍。
后来,张笃恭每年在山上收几万斤粮食,买了两匹大骡子,一年四季由这些人轮流赶着骡子往山下运粮,只管吃的,没有工资,成了真正的义务劳动者。
张笃恭上山成立“南山垦殖办事处”真的是开荒种地吗?他上山后,首先安排好住处。张笃恭把自己的本家侄子张五申带上山,任命张五申为保长,让他管理南山各村的百姓,处理有关事务。
张笃恭然后召开南山各村办事人以及有关人员都来开会,会议宣布两项内容:1.凡是他管辖的地区,东自建果山,西至雕崖,相距数十里,他要求南山各户把所有土地清查登记造册,不得隐瞒遗漏,同时提出规定,所有山民的土地每年夏秋两季,各收一升粮食,夏季每亩地一升麦子,秋季每亩地一升玉米或谷子。南山各村共200多户,1000多口人。每年可收粮食两万多斤。
杨守田,下王召村人,民国中后期(1934——1947年),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六区区长、金门乡乡长,他和张笃恭是一个村的,私交很好。张笃恭手里有武装力量,也是杨守田的依靠,在任期间对张笃恭非常关照,拉拢张笃恭为己所用。
小山底村三益寨人王绍杰,早年参加中共地下党,多次组织农会及南山农民跟张笃恭进行斗争,反对张笃恭在南山成立“南山垦殖办事处”,按地亩摊派向南山村民收取粮食。杨守田以金门乡政府名义,协调处理,对张笃恭都能尽力相帮,多次出面周旋,帮助张笃恭化险为夷,脱离困境,转危为安。
张笃恭家雇有长工和管家,土龙沟村李水娃是张家的管家,张笃恭为他娶有一房媳妇。张笃恭家每遇到荒年、大灾之年,村民借粮多少,张笃恭都不让归还。因此乡亲们都对张笃功感恩戴德。
1944年5月,日本人进占豫西,洛宁沦陷。王希仲组建洛卢人民自卫军,王希仲任司令,下设六个支队。张笃恭在陈吴峪拉起了一支抗日武装力量,陈吴村张善志任第四支队长,张笃恭任第四支队副支队长。
日军侵占洛宁后,吉长升任洛宁县维持会会长,吉长升提名寨子村韦占甲任金门乡治安队队长。韦占甲甘当汉奸,祸害百姓,引起张笃恭、张善志等人的强烈不满。张笃恭与陈吴村张善志(县兵役科第四科科长)、张缄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商量组织抗日游击队来保卫家乡。
1944年8月,以张笃恭为首组织成立了金门乡国民党抗日游击支队,出任副支队长。张笃恭与陈吴村张善志、张缄三等人与寨子村韦占甲,展开斗争,与韦占甲治安队多次发生战斗,他们密谋用银元和手枪贿赂了日军铁血队队长李军,以“破坏皇军恤民政策”的罪名扣押了韦占甲,并借提审的机会,以韦占甲要逃跑为由,张善志的副官段宪章开枪打死了韦占甲,为洛宁人民除了一害。
日军扫荡,自坡头原进犯金门川,张笃恭率领抗日游击队在德里村西南纱帽疙瘩抗击日军,多次阻击日军,错其锋芒,使其不能进犯金门川。张笃恭领导抗日游击支队,不断阻击日军,英勇杀敌,深受百姓爱戴。
张笃恭内弟西寨子韦保安打着他的名义,在外边为非作歹,被张笃恭大义灭亲。张笃恭让内弟韦保安吸大烟过瘾后,亲自用手枪将他击毙,为民除害。
解放后,在陕西省西安市百货公司上班的张凤珍(张笃恭四女儿)说:“1950年,她上班时遇见一位 老人下来检查工作,老人是西安市百货公司领导,听她说话口音是河南洛宁人,还专门问她是哪个村的?她告诉这个老人自己是洛宁县陈吴乡下王召村人,老人说:“太巧了,你们村有个张思敬先生(张笃恭)知道吗?我在山南搞地下工作时,到过山北下王召村,还在他家住过一晚,他派人护送我们从洛宁翻山到山南”。可惜现在这位老人已经过世。“
张笃恭的二儿子张保选说:“我父亲(张笃恭)还是一个抗日英雄。抗战时期日本军打到洛宁县王召寨,我父亲带领人马奋力抵抗,打死打伤很多日本兵,其中还有一个日军指挥官。最后日军撤退。”
“解放前,我父亲是一位开明绅士,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多次掩护、护送地下党人员。他经常与地下党工作人员(共产党)来往,他们经常在我家里吃饭居住。但我父亲家教甚严,不许家人过问他的事,也不许我们和来人说话。所以,我们虽是他的儿女,可对他的事情一无所知,很抱歉。对他的功过好坏,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
据解放初期洛宁县文教科科长张恒声回忆录记述:
“当时,张笃恭率部驻扎在三官庙,因为张万松的叔叔张黑甲是张笃恭部的中队长,陈吴党组织派遣张万松等人,护送八路军三人经过三官庙去南召县。张笃恭对此明知不问,给予放行。”
“1945年5月洛卢人民自卫军第五支队贺澍山支队长致函张笃恭支队长联系共同抗日,其函是由王绍杰同志(陈吴地下党负责人)转给了我,要我设法送给张笃恭。“
“张笃恭曾当过国民党县民团副团长,在陈吴上半峪有一定威望和势力范围, 其时张笃恭在三益寨驻防,国民党乡公所也在三益寨办公;贺澍山是代表共产党给张笃恭发函希望联合抗日,这一点张笃恭自然明白。“
“我到了山益寨后将信交给了副乡长王毓鹏,由王转给了张笃恭,张看后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不能给党国尽忠,也不能做那汉奸的事情。其时张笃恭认为贺澍三联合抗日就是做汉奸。虽然最终没有促成联合抗日的目的,但我完成了任务,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党做工作的。“
“1945年春末,我八路军(五十九军)查(玉升)团进驻洛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办事处设在西山底,我们陈吴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绍杰和张文周、段文杰同志先后到洛南抗日办事处请求成立陈吴民主抗日政府,当时办事处主任曲书城,(八路军)查(玉升)团答应派一个连支援陈吴建立民主政权。”
“大概在五月上旬,王绍杰同志告诉我们要从速组织枪支,成立陈吴民主抗日政府,配合(八路军五十九军)查(玉升)团进行抗日;当时由他组织在寨根河滩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振声、韦万儒、张文周、张学博、韦知礼和我等人,会议上王绍杰传达了洛南抗日办事处和八路军查(玉升)团的意见,要我们从速组织枪支,配合洛南抗日办事处共同抗日。韦万儒即提出了首先杀死张笃恭,驻扎新寨村,组织好枪支,在上级的支持下进行武装抗日活动。”
当时韦万儒回张庭兰中队,我回张耀斗中队,去联系搞枪支弹药;因耀斗外出不曾相见,于是我回到学校动员校董张升海,张治戌(这两个人都有枪支),他俩同意我的意见,愿将枪支贡献出来支持八路军抗日(因当时他们都曾遭受日本的侵害),并商议一起去做张耀斗的工作,联合其共同抗日。
“ 韦万儒到张庭兰队活动也大有成效。正当我们搞得热火朝天、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突然(洛)北河底一带,上官子平叛变,住在西山底一带的(八路军五十九)查(玉升)团,奉命北撤,平定叛乱;接着张笃恭支队长派他的亲信张长庆大队长率部到沙坡垴一带,以八路军嫌疑的名义,枪杀了师长法,韦仁申二人。从此我们的革命活动,由高潮转入了地下,即又奉命转入学校培育革命人才。“
“1945年夏末的一天,雷振都引入了太岳军区的三名八路军到韦万儒家隐藏,秘密通知我前往研究如何保护他们,安全穿越日伪封锁线到目的地去。这三名八路军两男一女,大约都在三十岁左右,是由解放区派往南召县去工作的。”
“我们研究的结果要想安全渡过危险区,须由张万松帮忙,因万松的叔父(张黑甲)其时任张笃恭部下的一个驻山防乡的中队长。要越过山防乡需由张万松亲自护送为宜。”
“接着我到了乡公所,通过张西令(1943年在新寨小学任校长,我任教员)开了一张路条,其时张西令是乡公所民政干事。后由张万松和韦万儒二人亲自护送他们越过了危险区,到达了目的地南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洛宁县政府宣布解散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张笃恭被迫解散了这支抗日支队武装力量。这时洛宁县民政科长张耀华下台了,张笃恭失去了靠山,两手空空,被迫下山。
1946年,张笃恭眼看国共两党纷争,不愿介入其中,深受其害,极力保持中立状态,以求自保。曾有解放军连长给张笃恭写信,让其带领武装归顺解放军,张笃恭均置之不理。
解放后,下王召村召开大会,那个解放军连长曾在大会公开对村民说:“我们多次给张笃恭写信,让其归顺,张笃恭不打我们的摆(不理我们)。”
1947年初,国民党县长詹简为阻止解放军南下,多次邀请张笃恭出任洛宁民团总司令,组织武装力量与解放军对抗,均被张笃恭婉拒。
1947年8月,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四纵十二旅南下洛宁围攻县城,县长詹简再此相邀守城,让张笃恭出任洛宁城防司令,主持守城事宜,张笃恭说:“洛宁城防司令,责任重大,我难以胜任。让我参与守城,义不容辞。”无奈之际,张笃恭仅带数名亲随参与守城。城陷后,化装逃遁。
1947年8月30日洛宁解放,王希仲出逃在外。9月王国基纠集国民党残余势力,组织成立洛宁县剿共司令部,下辖十三个支队,后被击溃。
1948年3月,王国基纠结杨子清、韩青海等顽匪头目,成立“洛宁自卫团”。王自任司令,杨、韩任副官和大队长。洛南有张习祖、张国威、赵凌霄、张青、田玉霖等1400余人;张笃恭出任国民党“洛宁县自卫团”支队长,率领支队武装盘踞在三官庙一带。
陈吴地下党多次给张笃恭做工作,争取洛宁地方势力,解放军也劝降过。张笃恭准备向解放军投诚,他不放心,便去向同村原金门乡长杨守田商量一起投诚归顺,杨守田说:“你手上有两条人命,共产党岂能放过你。”从此,张笃恭思想动摇,举棋不定。
《洛宁县志》载:“【奔袭三关庙】:1948年9月,洛南县一区支前民兵连,雨夜奔袭盘踞在三关庙的张笃功支队,激战时许,俘敌1人,获长短枪30余支。余敌溃逃嵩县。”
注:张笃功即张笃恭。
1948年9月,洛南县一区民兵连雨夜奔袭三官庙张笃恭支队,俘获队长李焕娃,缴获长短枪支30余支,张笃恭等余众溃逃嵩县。之后张笃恭和张长庆潜逃郑州躲避。
1950年冬,下王召村农会知道张笃恭和张长庆潜逃郑州后,派民兵把张笃恭和张长庆从郑州押送回来。1950年12月17日大镇压时在下王召村南奶奶庙戏楼召开审判会,公审后,张笃恭和张长庆在下王召村南被镇压。
本文参考资料:
1.1991年《洛宁县志》
2.《洛宁党史》《洛宁党史大事记》
3.王绍杰《张笃恭是怎么当上陈吴上峪团总的》
《为反抗南山土皇帝下王召张笃恭纪实》
4.张逢溪《关于张芝盛被镇压冤案请求平反的申诉》
5.张治水《日伪汉奸韦占甲》。
6.下王召村调查采访资料。
2018年:杨保年92岁,张保良讲述;
2010年:19世张长升、19世张此耐讲述;
2024年4月20日:大门19世张福禄85岁;19世张振泰87岁。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