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一波接一波,许多人到大城市找不到工作,被迫回到老家,加入所谓的“灵活就业”大军。灵活就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男性而言,多数人选择送外卖、开网约车、送快递,而女性则要么在互联网上依靠外貌吸引流量、要么去酒吧陪酒,这是当下的普遍现象。我曾多次强调,这并不是春天的气息,而是寒冬的开始。
2024年,不少人还在咬牙坚持,心存幻想,认为只要熬过这一年,未来就会好转。然而,进入2025年后,人们才发现,这仅仅是倒闭潮的开端,恶劣的经济环境到来的速度远超想象,一切比预期的都要糟糕。现实既然已经发生,就只能被迫接受。很多人抱怨日子难过,未来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对此,我非常理解,但需要明确的是,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苦难和挑战远不止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再次强调:不要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盲目扩张,更不要轻易创业,活下去才是硬道理。现如今,外部环境已然变成了“只出不进”的局面,大量企业不是选择逃离就是被迫倒闭。外资撤离、外企缩减、本土订单大幅减少,使得国内经济举步维艰。而那些已经离开的企业,再想让它们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内部环境同样严峻,国家的经济政策虽然着力于整体发展,但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却在不断压缩。国强民弱,大量民营企业举步维艰。对于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来说,几乎已经没有生路可走。这已经不是比拼能力的时候,而是谁更懂得人情世故、谁背后关系硬的时候。事实已经证明,许多行业的成功并非靠个人能力,而是依赖关系和资本的运作。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形势对普通人并不友好。过去,我还心存幻想,认为这种局面不会来得这么快,甚至期望在有生之年能迎来经济的转机。但如今,我已经彻底认清现实,明白自己曾经的期待不过是白日梦。寒冬已至,前路黯淡,我对村里的未来已不抱任何希望,现实已经将我们逼入死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够做的并不多。普通人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只能在缝隙中生存。很多人试图创业,但市场早已被资本垄断,任何没有资金、资源支撑的个人创业基本都是在自寻死路。与其在幻想中等待机遇,不如脚踏实地考虑如何降低生活成本,维持基本生存。对于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而言,更应谨慎决策,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轻易举债投资。
如今的社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过去那种“增量红利”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以往,无论什么行业,只要肯干就有钱赚,但现在,任何行业都充满激烈竞争,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电商、餐饮、教育、制造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在经历寒冬,尤其是依赖外贸的企业,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即便是科技行业,也在经历大规模裁员,曾经的“金饭碗”已经不再可靠。
与此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越来越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对于普通人而言,赚钱变得越来越难,生活成本却持续上升。无论是房价、医疗、教育,还是日常开销,所有支出都在增加,而收入却在下降。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不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微薄的生存机会。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的心态也在逐渐变化。过去,人们愿意努力工作,期望通过个人奋斗改善生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信心。他们不再相信努力能够改变命运,而是认为一切都被既得利益者操控,普通人只是被收割的对象。这种情绪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许多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再追求事业和财富,而是尽量降低欲望,维持最低生存标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究竟在哪里?
很遗憾,我找不到答案。过去,我曾试图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寻找希望,但现实一次次击碎了我的幻想。如今,我只能劝诫身边的朋友,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不要幻想国家政策会突然向我们普通的人倾斜,也不要寄希望于某个行业突然崛起带动经济复苏。未来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下去,能生存下来,已经算是胜利。
总而言之,当前的形势已经非常明确,经济寒冬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困难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需要放弃幻想,认清现实,避免冲动决策,谨慎前行。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场风暴中活下来,等待未来可能的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