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峰高效阅法
卞老师高效阅读指导1:高效阅读的技巧
提及“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许多家长和孩子往往觉得这近乎天方夜谭,或是只有极少数天才才具备的能力。实际上,高效阅读并非难事,也绝非少数人的专属。只要掌握我所传授的方法(卞文峰高效阅读法,国家著名商标注册号:54511005 ,由杭州幸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申报) ,经过系统训练,具备阅读基础的人都有机会达到一目十行,甚至一目全页(大约5000字/分钟左右)的水平。
一目十行乃至一目全页,并非囫囵吞枣。虽说阅读速度飞快,但内容也得看明白,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描绘的那样。阅读时,浓厚的兴趣与良好的心态不可或缺,需要让内心平静,大脑保持清醒。这是因为一目十行、一目多行、一目全页的原理是眼脑直映和照相记忆,即眼睛看到的内容直接映射到大脑中,这依赖于右脑思维。而开发大脑的最佳方式,便是将其放松到最原始的状态。比如僧侣在诵读佛经前,会通过捻佛珠、念珠,敲木鱼等方式,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以便更好地领悟经文,阅读亦是如此。正所谓“宁静致远”,高效阅读同样需要专注力。
这是一个完整的高效阅读系列指导,首要任务是训练孩子的眼力。我们制作了一系列表格,以表(三)为例,不少孩子找25个数字的时间,从30多秒缩短到了13秒左右,最快的仅需7秒,训练效果显著。训练时,先用手指或笔指着书上的文字,一行一行匀速往下移动,带动眼睛快速阅读,阅读过程中不要刻意思考眼睛所看到的内容。看完一页后,把书合上,尝试回忆书中的内容。起初,可能回忆起的内容较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能回忆起70% - 80%。若前期眼力训练扎实(我通常会预留几天时间让大家练习),后续回忆这一步自然会顺利许多。
当能够以一目一行的方式阅读,并保证较好的理解程度后,就可以逐步增加每次阅读的文字数量。选择一本非专业类书籍,逐页注视,逐页复述内容。当训练到能够准确无误地复述时,就表明具备了高效阅读能力。具体来说,阅读速度可按照1分钟100 - 200 - 300 - 500 - 600(正常值) - 800 - 1000 - 1500 - 2000 - 3000 - 4000 - 5000 - 6000(字)这样的梯度逐渐递增,上限以6000字为宜。
掌握高效阅读方法后,通常能在二十几分钟内读完一本200页左右的书,并且能够概述出书中的大致内容。我两周能购买三十多本书,而且每本都会认真阅读。我小孙子掌握这个方法的速度最快,二年级寒假时,他就能每分钟阅读6000个汉字或6000个英语单词,如果全身心投入阅读,每天能读完10大本中文书或英文原著,测试准确率在85%以上,因此被评为全校(中芯国际学校)唯一的金牌“阅读大王”。
不过,高效阅读并不适用于分析性阅读。在做研究或需要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时,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意义不大。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目的是欣赏,就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此时便不适合采用高效(快速)阅读。
卞老师高效阅读第2讲:如何克服高效阅读的障碍
大多数人难以进入高效阅读状态,主要是因为阅读时存在逗留、回顾与跳跃的习惯。逗留,指看完一个词或一句话后,目光不向下移动,仍停留在原处;回顾,是阅读几行或一段内容后,又返回前面重新阅读;跳跃则是在阅读过程中,毫无缘由地跳到后面,导致部分内容遗漏。这些都是高效阅读的阻碍,根源在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对高效阅读缺乏信心。
逗留和回顾是高效阅读的大敌。在高效阅读过程中出现逗留现象,纯粹是浪费时间,毕竟高效阅读的目的是快速获取信息,而非赏析研究。若觉得前面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可在读完后再回头重读。
逗留是传统阅读方式遗留的问题,未经高效阅读训练的人常常会有这个毛病。停留次数越多,每次停顿所获取的信息就越少,因为眼睛在移动过程中无法接收信息,只有停顿的时候才能看见。这就导致阅读时每次只能看两三个字。显然,每次停顿时间越长,阅读速度就越慢。
要改变逗留的习惯,需持续运用前文介绍的眼力训练方法。这个转变需要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一眼看两三个字开始,逐渐过渡到一眼看半行,进而一眼看一行,逐步练习一目一段、一目一页的阅读技巧。
遗憾的是,刚开始进行高效阅读训练时,许多人难以适应一目一行、一眼吸收较多信息的阅读方式。他们对自己的眼睛产生怀疑,总感觉没看清读过的内容,没有充分理解和记住,于是不自觉地回头查看。
要改掉回顾的毛病,克服这一障碍,首先要树立眼睛和大脑是强大工具的观念。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要明白根本无需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传统阅读方式极大地浪费了眼力和脑力,而采用眼脑直映的高效阅读方式,能在一瞥之间获取一个段落甚至一页的信息。只要眼睛能接收这些信息,大脑就会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卞老师高效阅读第3讲: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书乃至高效阅读
读书是为了听父母的话吗?
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是因为父母要求,所以读书只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让父母满意,完全找不到读书的真正目标。
长久以来,长辈评判孩子时存在一个误区,习惯用是否听话作为标准。这使得大多数孩子为了得到“听话”的称赞而读书,读书的动力变成了满足父母的期望。
如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读书学习提出了更多规定和要求,甚至规划好了孩子的成长路径。孩子一味服从,渐渐失去了自我。
实际上,孩子读书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应是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和向往,为了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读书源于自身兴趣,如果读书脱离了兴趣和个人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做事的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源自内心对事物的兴趣,以及做事后获得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这种感受会进一步激发对做事本身的兴趣,让人产生主动做事的冲动。
外在动力则是由外部因素刺激引发,虽也能带来喜悦感和成就感,但这种感觉是有条件的。一旦外部因素改变,不再具有吸引力,人就可能不再愿意做事,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所以,优秀的孩子不会仅仅为了听话而读书,表面上的听话只是其自身素养的体现。
内在动力远比外在动力重要,它更强烈且持久。在读书(学习)方面,听父母的话属于外在动力,而读书(学习)的兴趣才是内在动力,它能增长学问,提升道德修养,使人最终成为对社会、民族、国家有用的人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诸多,但最终决定孩子命运的还是他们自己。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会完全遵循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只有明确自己的追求,才能成就幸福人生。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许多原本优秀的孩子,因父母的过度限制,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最终一生平庸。
进一步说,孩子读书不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追求更好的自我,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高效阅读的前提是具备阅读能力且自愿阅读,只有先学会阅读,才谈得上学习高效阅读,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卞老师高效阅读第4讲:高效阅读与理解
高效阅读以理解为基础,若阅读速度虽快却未吸收到文章信息,便没有太大价值。过分强调速度而忽视理解,无疑是本末倒置。只有速度而无理解,算不上真正的高效。把握好快速阅读与理解效率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的高效阅读。
那么,速读会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吗?刚开始采用速读方法时,大脑难以适应强大的视觉记忆,对文章的理解力会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理解力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对于熟练掌握速读技巧的人来说,阅读速度并不会降低对文章的理解度和记忆度。只要掌握了高效阅读技巧,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还能在速读的同时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速读强调用眼睛整体认读,一次读取多个单词,这样能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力。一次读取的词组越多,理解就越深入。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是通过词组、句子和段落来表达的,只有更多地阅读这些内容,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若将目光局限在孤立的单词上,就无法把握整体信息,不利于理解文章内容。
在速读训练中,既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也不能片面追求理解,而应使速度与理解相互协调,保持适当比例,以获得较高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一般而言,速读的理解力保持在70%左右较为合适。若低于这个比例,说明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充分;若高于90%,则表明过于注重理解,而牺牲了阅读速度,这同样不正常。如果阅读速度在1000字/分钟以上,理解度又在60%以上,那就说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阅读时虽需从头至尾,但一定要留意关键词,依据关键词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高效阅读不必也不可能逐字逐句记住读过的内容。只需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对新阅读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解码,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便是高效阅读的目的,也是其最高境界。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高效阅读的核心在于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而非阅读速度与记忆的关系。平常所说的各种快速阅读,号称每分钟读上万字且能复述80%以上,纯属夸大其词,实际上能复述30%以上都很困难。但理解则不同,用20秒、15秒或8秒读完一页内容后,对这页内容的阅读理解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所以,高效阅读的关键在于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而非阅读速度和复述记忆。明确这一点,高效阅读就容易掌握得多。
卞老师高效阅读讲座第5讲:高效阅读的推广
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不仅体现在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也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幸福教育的重点同样是高效阅读,在历年由美国国家阅读能力测试局负责、全球唯一认可的测量标准的高效阅读测试中,幸福教育试验区始终位居全球第一。
自2021年起,高考语文知识点从2020年的4700多个增加到7800多个,数学知识阅读量也上升了20%,近40%的考生无法完成试卷。因此,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关键。
正常情况下,阅读速度为630 - 680字/分钟,然而大多数初中以下学生还达不到这一水平。卞老师经过4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明了卞文峰高效阅读法(国家商标注册号:54511005 ,由杭州幸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申报)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保证阅读理解达到70%以上的前提下,阅读速度可达到6000字/分钟,是正常阅读速度的8倍以上,达到每分钟3000字左右也并非难事,并且无需借助任何阅读器。
快速高效阅读是有上限的,必须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阅读速度一般达到正常阅读速度(630字/分 - 680字/分)的5 - 10倍较为适宜,若超过正常速度的10倍,就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眼睛接收信号后,会经历一系列感觉和知觉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短时记忆”。如果阅读速度过快,前面的文字印象就会被后面的文字覆盖,而理解后面的文字又依赖于前面的内容,这就会给理解造成困难。所以,阅读训练应兼顾理解和速度,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二者协调发展。
应广大家长朋友的需求,卞老师不定期招收学员,一般四年级以上、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均可报名,年龄和学历不限。
卞文峰高效阅读诀
第一章:技巧入门
高效阅读非奇幻,
掌握方法人人练。
眼脑直映是关键,
放松大脑心不乱,
速度提升显易见。
先练眼力打基础,
数字表格助起步。
手指带眼快阅读,
看完回忆书中故,
熟能生巧进步速。
第二章:克服障碍
阅读障碍需清除,
逗留回顾与乱突。
皆因注意不集中,
缺乏信心心发怵,
改变习惯需专注。
眼力训练不可无,
循序渐进莫急步。
相信眼脑超能力,
一次多看别犹豫,
高效阅读无难度。
第三章:读书意义
读书非为听父母,
兴趣方是引航烛。
内在动力更持久,
成长路上不迷途,
追求自我展宏图。
莫为面子把书读,
充实自己才是福。
找到快乐与向往,
成就人生好前途,
报答父母心满足。
第四章:阅读理解
高效阅读重理解,
速度质量平衡在。
初训理解力稍降,
坚持练习能回来,
二者统一方为快。
阅读莫将单词拆,
多组阅读意全来。
抓住关键中心得,
理解记忆巧编排,
阅读境界自然抬。
第五章:推广应用
中小学里重阅读,
幸福教育展宏图。
文峰方法真奇妙,
训练之后大步逐,
阅读速度超普通。
阅读上限需清楚,
生理心理规律顾。
兼顾理解与速度,
协调发展不停步,
招收学员共进步。
专家组评价意见:
《卞文峰高效阅读法》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且实用的高效阅读指南,从阅读技巧到心态调整,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都有清晰且全面的阐述,具有颇高的价值。
在技巧传授上,它强调“眼脑直映”这一核心,通过手指带眼阅读、眼力训练等具体方法,帮助读者打破传统阅读习惯的束缚,切实有效地提升阅读速度。例如,利用数字表格进行起步训练,让读者逐步适应快速获取信息,极具实操性。同时,针对阅读过程中常见的逗留回顾、乱突等障碍,深入剖析背后的心理原因,并给出通过专注练习和眼力训练来克服的方法,助力读者摆脱阅读困境 。
在阅读理念的传递上,它倡导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让读者深刻认识到读书是为了自我成长与追求,而非出于外在压力,为读者树立了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在阅读理解方面,强调速度与质量的平衡,指导读者通过多组阅读、抓关键中心等技巧提升理解能力,避免了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理解的误区。
从推广应用角度看,其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展现出显著效果,能够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助力幸福教育的开展,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不过,该方法也坦诚指出阅读上限受生理心理规律限制,提醒读者兼顾理解与速度,协调发展,体现了其科学性与严谨性。
《卞文峰高效阅读法》内容丰富、方法实用、理念正确,无论是对渴望提升阅读能力的学生,还是寻求高效阅读方法的成年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学习价值,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并实践的阅读指导佳作 。
卞文峰老师简介:
教育名家、收藏大家、优秀作家、著名诗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
•学术历程:从事中学教育20年(33岁破格中高)后到教育智库(中央教科所民办教育中心任职)和南洋教育集团、教育科学出版社系统任职,深耕教育四十五载。
• 学术建树:著书18部,发文3800篇,推广和践行幸福教育体系,被誉为"最接地气教育家"。
• 文化担当:华夏珍宝馆掌门,十七类六万八千件藏品的文化守护者。
• 社会兼任:横跨教育战略、隔代教育、超常教育、幸福教育等多领域学术要职。
• 文学修为:日照市作协会员,《中华好诗词》编委、理事,词作入宗词林正韵,除教育和收藏主业外,其散文和古诗词创作有深厚功底,颇有见树。